今年九月份蘋果發布了三款手機,其中最受關注的就是iPhone X了。今天,iPhone X開啟預訂,你搶到了嗎?iPhone X除了外觀上有大變化以外,將指紋識別替換成人臉識別的“面容ID”成了大眾關注的焦點,也使得“面部識別”由之前的笑柄變化成了談資。那么面部識別能不能在未來的智能鎖上面使用呢?以及會不會代替現有的比較成熟的“指紋+密碼”識別方案呢?
早期的指紋識別與面部識別很雞肋
早在按壓式指紋識別流行以前,那個時候雖然電子門鎖還沒有智能的屬性,只是一個具有指紋識別功能的電子鎖,當時很多電子鎖的功能和考勤機差不多,很多考勤機系統也開始使用指紋識別進行考勤,技術也比較成熟。不過由于當時按壓式指紋識別模塊出于技術原因體積過大,無法放在手機里。所以那個時候手機上的大多是劃擦式指紋識別,而且采用這種方式解鎖的手機并不多,使用起來也很不方便。
很多手機廠商也意識到了劃擦式指紋識別并不方便,于是嘗試利用那個時候幾乎每一個智能機都會有的前置攝像頭,采用考勤機上比較成熟的解決方案,推出了很多面部識別解鎖的手機。雖然面部解鎖的方式非常新穎,但是缺點卻很明顯,比如說因為當時攝像頭像素數量不足導致的識別的準確率低;或者由于沒有紅外線等鑒別措施,用機主的照片即可解鎖;暗光環境下幾乎不可用;而且由于當時芯片處理能力不足使得識別速度也非常慢。于是這個新奇的功能慢慢變成了一個雞肋的功能。
不過面部識別在考勤機這種門禁系統上仍然十分流行,是因為相對手機而言考勤機并不需要有特別高的安全性,體積上也不會有什么限制,反而由于元器件的通用性使得采購成本與手機相比不會特別高。對于員工來說非接觸認證的特性也使得面部識別比指紋識別更加衛生。
由于在考勤機上的反響不錯,于是電子鎖上也開始出現了很多通過面部識別解鎖的產品。所以早期很多智能鎖產品都有面部識別的功能。但是沒過多久,幾乎在一夜之間就都換成指紋識別了,這是怎么一回事?
指紋識別異軍突起
在蘋果發布了iPhone5s以后,按壓式指紋識別技術進入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期。指紋識別技術也由最開始體積大安全性較差的光學識別,逐漸升級到采用電容技術,生物活體識別技術,超聲波感應技術等的指紋識別技術,安全性與速度也逐漸提高。 由于指紋考勤機并沒有與手機一樣有支付相關的功能,所以安全性的需求和手機相比還是弱了一些,停留在能“看出來是個人就可以”的標準上。但是這個時候智能鎖的發展卻使得用戶對安全性的技術需求越來越高。
在物聯網這個概念提出后,以前普通的電子鎖開始具有了智能的屬性,開鎖途徑也變得越來越多。這便對智能鎖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為手機上有了比較成熟的指紋識別方案,于是在智能鎖上,手機上的指紋識別方案也被移植到智能鎖上,逐漸代替傳統的光學指紋識別成為了主流。好處是識別率高,速度快,也使得智能鎖的指紋識別具有了生物識別技術和濕手解鎖等等特性。
由于指紋識別在影視作品上的宣傳,使得大眾對指紋識別的可靠性幾乎沒有任何懷疑。但是指紋識別在某些方面還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說必須要騰出來一只手進行解鎖,指紋相對來說比較容易被獲取(指紋被復制的成本暫且不論)。
而且有些老人和孩子指紋并不明顯,智能鎖上面的指紋識別對這兩種人幾乎是完全失效的。對于一些人而言手指還是比較容易受傷和污損的,一旦受傷就比較難被識別,需要多錄入幾個指紋進行備份。但是人類只有十個指紋,一旦遇到所有指紋都失效等特殊的情況,就使得指紋解鎖不再方便。
面部識別另辟蹊徑
所以類似面部識別的非接觸式驗證方式又開始在手機廠商上進行各種發展與試水,但是這次突出的并不是依靠面部識別,而是依靠虹膜識別這項技術,通過手機前置攝像頭進行非接觸式虹膜掃描。
人的眼睛結構由鞏膜、虹膜、瞳孔晶狀體、視網膜等部分組成。虹膜是位于黑色瞳孔和白色鞏膜之間的圓環狀部分,其包含有很多相互交錯的斑點、細絲、冠狀、條紋、隱窩等的細節特征。由于虹膜與人的臉部相比變化程度更小,所以精確度也會高很多。很多科幻電影里也將虹膜識別作為一種“高大上”的認證方式放入電影情節中。
但是虹膜識別放在智能鎖上的話,局限性就高很多了。首先認證過程就比較繁瑣,需要先將認證程序激活,然后把眼睛對準識別鏡頭才能進行認證識別。而且識別模塊體積也相對較大,成本也相對較高。放在家用智能鎖上更是不可能。除此之外虹膜識別的限制還有很多。
部分識別模塊在戴上眼鏡、墨鏡或者美瞳之后就會失效,需要將遮蓋住眼睛的部分移除后才能進行準確的識別。而且對盲人或者眼睛較小的人士并不友好,所以智能鎖上鮮有采用視網膜識別的產品出現。
在蘋果發布的最新一代iPhone X上,在指紋識別被毫無預兆的徹底拋棄了,反而將人臉識別重新作為認證的主要方式。
面部識別東山再起?
這就給廣大智能鎖廠商一個新的思路,可以把人臉識別重新作為智能鎖認證的一個方式。畢竟相對于指紋識別,面部識別還是有些優勢的。由于面部識別屬于非接觸式識別,雙手都騰不開的時候想要開門,直接對著智能鎖的識別鏡頭照一下面部即可開鎖,既方便,又可以防止手部病菌的交叉感染。
iPhone X拋棄指紋識別采用面部識別(圖片來源:蘋果官網)
而且由于iPhone X的人臉識別不再使用單攝像頭進行識別,并配備了“泛光感應元件”,不僅可以在暗光條件下進行識別,還杜絕了被照片或者面具解鎖的可能性。智能鎖廠商在未來也可以采用類似的方案,使得智能鎖的面部識別不再容易被破解。
蘋果的iPhone X在使用“面容ID”時使用的是手機自帶的A11仿生芯片進行分析,內部具有神經網絡架構,可以在進行識別的時候通過機器學習技術進行鑒別。即使是戴上假發,化了妝,或者戴上眼鏡,都能被識別出來。 但是對于智能鎖制造廠商,即使蘋果在手機上采用的新式人臉識別技術再好,自己也沒有這樣的芯片研發能力。
絕大多數智能鎖生產廠商面部識別所能達到的程度,也僅僅是認出最開始錄入的那個面龐。一旦化了妝,或者戴了眼鏡就很難做到精準識別了。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相信會有很多有實力的科技公司提供解決方案。這樣包括面部識別的精確度,速度和容錯率都會得到很高的提升。
而且相對于手機來說,智能鎖的識別場景比較單一,只需要將智能鎖固定在門上,讓需要進行識別的人站在固定位置上,不需要騰出手按指紋和密碼即可進行識別,這也是面部解鎖更適合智能鎖的原因之一。
想象一下,不久以后你站在自己家的門前,雙手都被占著,騰不出手。這時候只需要在自己家門前對著智能鎖的識別模塊照一下自己的臉就能進入自己的家門,連伸手的機會都不給你。等習慣以后再換到其他的傳統入戶門前插入鑰匙,相信這個時候你肯定會折服于科技的魔力。這就是“真正的科技,就是讓你感受不到科技的存在”。
現在這種新型面部識別技術已經出現在iPhoneX上了,相信不久之后就會和當初指紋識別一樣,有一大批具有技術實力的廠商跟進,并生產出相應的產品。雖然現在實現這種面部識別技術的成本比較高,但是隨著其他廠商的逐漸跟進,成本也會隨之降低。
iPhone X上出現的新型面部識別技術若是出現在智能鎖上,可以完全替代如今的“密碼+指紋”的識別方式,因為這種新型面部識別的識別速度,精確度,場景等與“指紋識別+密碼”的相比優勢非常多。雖然只有蘋果實現了這項技術,但是以后會有更多的智能鎖廠商進行跟進,采用這種識別方案的智能鎖成本,也會逐漸降低至和如今的指紋識別模塊相近。使得這項新興科技能夠走進千家萬戶。
搜浪信息科技發展(上海)有限公司 備案號:滬ICP備1700567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