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物聯網巨大的產業發展空間逐漸顯現,網絡部署也在加速。
在8月16日-18日舉辦的第九屆深圳國際物聯網博覽會上,廣州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CNICG)展出了所研發的基于LoRa技術標準的低功耗廣域網絡——陸普物聯(LoPo-IoT)。
據了解,今年3月,首張LoPo-IoT應用網絡在廣東自貿區南沙片區完成了部署,成為國內首個基于LoRa技術標準的大規模低功耗廣域物聯網應用網絡。
圍繞LoPo-IoT的市場轉化,5月,CNICG孵化了陸普物聯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進行運營,目標在2020年在全國完成上萬臺LoPo-IoT基站部署,形成國內最大的物聯網低功耗通信商用網絡。
目前在國內,另一種移動物聯網NB-IoT正迎來建設熱潮,今年6月,工信部發布了《關于全面推進移動物聯網(NB-IoT)建設發展的通知》。三大運營商在4G建設高潮過去、5G來臨前,為了避免被管道化,今年以來也以物聯網等新業態為突破口積極搶占市場。
“NB-IoT國內主要是華為主導,和三大運營商一起在推。由于NB-IoT的大力宣傳,讓它在低功耗廣域網絡技術中更被人熟知。事實上,國際上比較主流的是LoRa的網絡。”陸普物聯總經理黃開德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LoRa已經在包括美國、荷蘭、韓國、法國等8個國家實現了全國范圍內部署,有250多個城市目前在運行這個網絡。
談到兩者的差異,黃開德解釋道,技術的角度來看,LoRa于NB-IoT技術功耗更低,成本更低;部署來看,NB-IoT比較適合運營商來部署的網絡,LoRa隨時可以部署,不限地域,可以運營商主導也可以行業企業來主導,可以建設一個行業專網,實現數據的封閉以保障數據安全;第三就是產業鏈比NB-IoT要早兩到三年時間。
他指出,NB-IoT布網成本很高,新布置一個站點成本大約是34萬,升級一個舊站點大概要7萬。按照運營商一年20塊的收費,即使一個站點周圍有一千個設備,一年收兩萬,新建站點也需要十五六年才能收回成本,而且一個基站附近也沒有一千個設備,因此很多地方的運營商并不愿意布網。而LoPo-IoT在基站等關鍵設備上實現了價格和體積的雙降,融合物聯網標識技術,在確保通信安全的同時,能進一步減少物聯網的日常通信成本,普通小企業也能承擔得起物聯網應用的投入成本。
另有物聯網行業人士向記者指出,遠程覆蓋上,NB-IoT更為強大,數據速率方面,NB-IoT也優于LoRa。NB-IoT主要取決于網絡覆蓋,運營商基礎設施沒有完全覆蓋的空白領域是LoRa的市場,另外物聯網領域碎片化嚴重,應用領域各種各樣,也給LoRa的發展帶來機遇。黃開德也認為,NB-IoT和LoRa會共同存在,互為補充。
在商業化方面,未來物聯網的大數據運營被認為是最有前景的路徑。陸普物聯希望提供一體化、整合化的解決方案,打通從節點到基站到協議解析服務器到業務支撐平臺的整個環節。黃開德也指出,目前數據的價值量還沒體現出來,大家對信息安全的問題關注還不夠,野蠻生長都沒問題。但未來物聯網積累到一定程度,信息安全問題會有大的爆發,將帶來很大的考驗。
(編輯:張偉賢)
搜浪信息科技發展(上海)有限公司 備案號:滬ICP備1700567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