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物聯網正在迅速發展,連接設備正在進入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可能的角落,從家用電器、汽車、辦公樓等等。大多數主要行業還積極將物聯網納入其供應鏈,生產流程和設施,以期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
但對于物聯網來說,這些連接設備實際上容易受到攻擊,網絡漏洞可能使得消費者和企業面臨難以預料到的新威脅。
對物聯網產品的惡意軟件攻擊繼續增長。卡巴斯基實驗室在2018年上半年確定的物聯網惡意軟件數量是2017年全年的三倍,并且這一趨勢沒有放緩的趨勢。
目前,物聯網惡意軟件主要局限于僵尸網絡,它們利用DDoS攻擊、垃圾郵件活動和加密貨幣挖掘的處理能力而控制設備。幸運的是,僵尸網絡惡意軟件通常為最終用戶帶來低風險,但有兩個重要的警告,特別是對于企業。首先,如果惡意軟件干擾其正常進程,設備的功能和性能可能會惡化。其次,如果惡意軟件具有“下載程序”組件,它可能會在以后安裝新的惡意軟件。
攻擊者的常用的入侵手段是獲得對設備的管理控制。這種類型的遠程訪問允許他們監視用戶,竊取信息或操縱設備本身。
多年來,這種類型的攻擊一直在針對低端物聯網設備,如嬰兒監視器,網絡攝像頭和IP攝像頭。然而,這些相同的策略也可用于危害更重要的產品,例如制造工廠中的主要家用電器,汽車或嵌入式設備。
設備制造商還可能創建隱藏的后門來解決問題或監控用戶的活動并收集信息。常見的后門包括硬編碼密碼,遠程管理軟件和調試模式。設備制造商如果私自收集用戶的信息,這將會是一個持續的威脅。包括從未經同意收集用戶數據到不正確地存儲和傳輸客戶數據,意外數據泄露等。即使制造商披露其隱私政策,也存在關于其數據共享實踐的短期和長期影響的真正問題,特別是涉及私人健康信息時。
如今,身份盜竊已經為網絡犯罪分子帶來了高額利潤,毫無疑問它將轉移到物聯網市場。由于許多這些設備收集、存儲和共享敏感的用戶信息,任何違反此設備的攻擊者都可以想到訪問相同的數據。更糟糕的是,如果設備連接到另一臺設備,外部服務或數據庫,黑客可能會迅速將此攻擊升級為多更大的數據泄露。
物聯網設備往往存在于網絡的外圍,這意味著在安全性方面,它們不是首選。與PC相比,它們對運行過程的可見性也較低。這使得檢測漏洞或惡意軟件變得更加困難。
出于這些原因,黑客將越來越多地利用物聯網設備,以便將后門帶入家庭或企業。一旦進入設備,他們就可以將其用作大本營,對共享網絡的任何其他設備發起額外攻擊,以及隱藏和維護家庭或公司的長期存在。
國內物聯網卡供應商物聯卡商城表示,那么我們如何解決物聯網安全困境呢?制造商最需要從一開始就為這些設備構建強大的安全性。與此同時,公司已經將防病毒和防火墻等PC安全解決方案帶到物聯網市場,但這些都有局限性。消費者或者企業在采購物聯網設備的時候要像采購物聯網卡一樣,對于供應商資質、安全措施的制定、口碑、后期服務等等有全面的了解。
搜浪信息科技發展(上海)有限公司 備案號:滬ICP備1700567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