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方面我就不班門弄斧了,大拿們已經解釋的相當充分了。物聯網是一個新的江湖,一個比互聯網大太多太多的江湖。然說看待,那終究就是兩點,第一生產力得到了快速發展,第二就是安全如何保障。還有就是我們需要明確的是物聯網對我們整個社會的影響是個十分長久的,甚至影響未來社會結構的重要因素之一。
首先我們應該知道什么是物聯網,物聯網IOT全稱為:“TheInternetofthings”。顧名思義,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這有兩層意思:其一,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仍然是互聯網,是在互聯網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網絡;其二,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我們常說的萬物互聯。物聯網從概念的提出到產品的研發再到市場推廣,這些年其實一直沒有特別大的出現在生活中,究其原因就是網絡的發展還沒有達到實現他所需要的完全條件,5G出來之后,幾乎所有的大拿都在說萬物互聯的時代到了。因為當數據傳輸得到了幾何性的增長之后終端的硬件變得更加簡潔輕便,簡單說我們的終端設備只需要具備網絡連接功能,一切的儲存、處理、計算只需要交給云,那么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模式會得到極大的改變與發展。屆時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智慧工廠將會成為常態,我們國家也推出了相應的“中國智造2025”計劃。物聯網的普及,將會影響我們每一個人具體到吃喝拉撒睡的每個細節,大數據也將在數據精度上有質的飛躍。
但隨即而來的就是安全問題,信息進入到我們的各個角落,也就是說你的馬桶連你今天拉什么屎都能好好分析一番,在給你帶來優化用餐結構,健康分析的同時也獲取了你的隱私數據,技術爆炸帶來發展的同時也需要逐步建立相應的法律法規,汽車的出現之后出現了相應的法律法規,但現在的互聯網還是有相當大的灰色甚至黑色地帶,所以在未來信息安全將不會只是某幾家網絡信息技術公司的事情,而會是我們社會的機構負責的另一個重心部門。
最后來點危言聳聽的吧,隨著技術的發展,人在社會中的重要性將會被淡化,社會發展的兩級化將愈發嚴重,未來社會上大部分人會成為”無用之人“吳曉波將這個時間預言到了十年后,雖然我沒有他那么激進或者是數據支撐使他說出這番話,我也覺得這個時間也就15至20年。再根據赫拉利的觀點,數據時代的到來,個人主義將會崩潰,權威也將從個人轉向由算法構成的網絡(這一點我們中國人其實在新中國成立后的幾十年的發展中感受最深,只是將權威從個人轉向社會價值網絡)。人類不會再認為自己是自主的個體,而是習慣把人類整體看作一種生化機制的集合體。如果遇到重大的人生抉擇,比如要選擇從事何種活動、職業道路甚至是交往對象,依賴數據所做的選擇。數據主義將人類體驗視同數據模式,也就破壞了人的權威和意義來源,經驗不分享就沒有價值,人并不需要(甚至不可能)從自己心里找到意義。我們要做的是等待算法找出意義。只要有更好的算法和數據,人類這種生物算法就會自然被淘汰。萬物互聯就有了神圣的意義,擺脫了人類。數據主義對人類的威脅,正如人類對其他動物的威脅。或許終有一天數據不在乎我們的主觀需求,我們也永遠無法理解數據系統。
搜浪信息科技發展(上海)有限公司 備案號:滬ICP備1700567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