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IM卡,很多人把會它理解電子SIM卡,其實并不是這樣的。
eSIM指的是嵌入式SIM卡(Embedded-SIM),它本質上還是一張SIM卡,免插卡就能讓設備終端能夠擁有等同于插入SIM卡的能力。
eSIM更節省空間
eSIM變成了一顆SON-8的封裝IC,直接嵌入(焊接)在電路板上。這樣不僅解決了傳統SIM卡可靠性的問題,也節約了高達90%的空間。
eSIM可遠程空中寫卡
eSIM卡是可編程的,運營商可以空中寫卡(OTA)進行eSIM卡的遠程配置,實現運營商配置文件的下載、安裝、激活、去激活及刪除等。
這樣,用戶就不用跑去營業廳了,在終端上直接就可以靈活的選擇網絡運營商。跟連接WiFi一樣方便。
運營商為什么不愿意在手機上推廣使用eSIM用戶通過eSIM自由切換網絡、“一號多終端”,無需多開卡,一號就可以搞定多個設備。而傳統SIM卡是“一對一”綁定,一張卡只對應一個號碼,換卡所帶來的一大堆麻煩事使得用戶不會輕易換卡。但eSIM則是可編程的。只要網絡制式支持,用戶可以自由切換運營商,不受任何限制。
承載著用戶數據的SIM卡,牽扯了太多的利益,是運營商的最重要資產之一。使用eSIM用戶和運營商之間的契約關系不再那么緊密,粘性會大幅度下降,用戶想換網就換網,一點辦法都沒有。這點運營商肯定是不愿意的。
但為了支持AppleWatch、華為Watch等終端,增強用戶粘性,運營商也陸續支持eSIM的精簡版“一號雙終端”。
運營商們愿意推進eSIM的另一個原因是提前布局以后的物聯網,而不是手機
據專業機構預測,到2025年,全球M2M(機器對機器)連接設備數量將達到300億,這些設備都依賴eSIM相關網絡技術實現聯網,對于網絡運營商來說是一塊超級大的蛋糕。
所以,很多運營商即使心里不情愿也還是要支持eSIM。沒有誰傻到放棄擁抱未來的巨大商機。
終端設備廠商喜歡使用eSIM卡對于蘋果、華為這樣的終端廠商來說,eSIM既節約了空間,又方便了設計,同時降低了難度系數和成本。有了eSIM后,終端廠商很多解決方案就可以繞開運營商,直接和用戶搭上線。
于是,終端廠商紛紛的加入了eSIM的陣營。
SIM卡有實變虛是未來的趨勢目前支持虛擬SIM卡的技術主要有三種:vSIM、SoftSIM以及eSIM。比如:華為的“天際通”、小米的“全球上網”基于SIM卡的另一個分支softSIM卡。想必很多出國的人都用過,不需要換卡使用當地的網絡流量而告別高額漫游費。SoftSIM依托操作系統軟件實現SIM功能,沒有實際的物理芯片存在,對基帶進行修改后,基帶重定向直接通過其他接口和操作系統層交互,而不再需要訪問SIM硬件。
vSIM目前覆蓋超過100多個國家,是SoftSIM將近兩倍多。vSIM是傳統SIM到eSIM的階段的過渡解決方案。vSIM整個的成本和流量價格要比SoftSIM便宜近三倍,SoftSIM的優勢在于不需要修改底層終端的芯片,而vSIM可以馬上實現eSIM的功能服務,同時并不對運營商造成很大的利益侵犯。
eSIM作為全新的產品,發展仍然存在技術標準、產業生態、商業壁壘的挑戰,在短時間內還不能快速成熟和發展起來。但從SoftSIM和vSIM的應用可以看出,eSIM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以上個人淺見,歡迎批評指正。喜歡的可以關注我,謝謝!
認同我的看法的請點個贊再走,再次感謝!
搜浪信息科技發展(上海)有限公司 備案號:滬ICP備1700567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