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這么說,阿里巴巴是在做物聯網,而騰訊是在布局物聯網,兩者差別是巨大的。騰訊雖然是移動互聯網的王者,但實際上卻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才被阿里巴巴追上且超越的,微信看似無敵,但卻正是微信火爆的這些年是兩家公司差距逐漸縮小的時間段。
對于阿里巴巴來說,一方面是云計算的優勢的延伸,一方面是智能硬件的拓展,還有Alios和飛天操作系統的支撐,已經在城市大腦等方面大面積落地,還有智能音箱超過100萬的使用量以及數十萬輛已經行駛在路上互聯網汽車打底,加上高德地圖LBS的輔助,物聯網已經走在了行業前列,雖然現在才說全面進軍物聯網,卻是已經進展了四五年。
再看看騰訊,這些年大多數的業務都是淺嘗輒止,僅僅為了對標阿里巴巴支撐起股票價值而進行“布局”,多數業務根本不進入深入發展,更因為多年來忽視基礎研究而造成在核心能力方面的欠缺,總是希望將微信的流量從人與人的接連轉化為人與物的鏈接,在物聯網時代其實很難前行。
因此,我們看到的是,在很多看似非常相似的兩家業務對比上,阿里巴巴總是可以拿出具體的細節的案例,騰訊卻總是在講一般人看不懂實際上內行更不懂的概念堆砌。騰訊是一家很牛的公司,擁有無與倫比的流量優勢,但戰略上懶惰不思進取,總想著后發山寨先至,但從云計算開始就證明缺乏核心技術支撐的山寨已經走投無路,騰訊很難在物聯網時代有所作為。
因此,我們看到,騰訊與阿里巴巴走上了兩條不同的道路,前面五年,阿里巴巴的收入從一年相當于騰訊一個季度,到2017財季超越騰訊,兩家現在打平手。至于兩家公司的未來差距有多大,其實,看看聯想與華為這些年的路徑差異造成的差別就一目了然了。幾年之后,騰訊就是現在的聯想,阿里巴巴就是現在的華為,差距將是十萬八千里。
搜浪信息科技發展(上海)有限公司 備案號:滬ICP備1700567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