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物聯網的不斷發展以及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除了各種智能建筑興建之外,農業方面的事宜也備受大眾關注。那么,物聯網在農業上有哪些應用?下面,我們就通過“物聯網+智慧農業”解決方案來探究一下吧!
“物聯網+智慧農業”解決方案
“物聯網+智慧農業”解決方案
什么是物聯網
物聯網的英文是“InternetofThings”,俗稱IoT,簡單地說,就是把有獨立功能的普通物體通過互聯網相連,使它們彼此之間能夠發送、接收和交換信息,它通常由傳感器、數據、分析數據的軟件和數據交換四個部分組成。它把現實世界數字化,使我們能對每一個掛在物聯網上的真實物體進行管理和控制。
物聯網在農業上有哪些應用
IoT其實在智能家居、交通運輸、健康醫療、智慧城市等工業領域早有應用,而農業方面稍晚一些。不過,現在有很多科技公司和農場都在嘗試利用IoT實現對農業的精確化管理,為農民提供詳細、實時、實用的農場信息。比如,智能灌溉管理:嵌入土地里的傳感器能告訴農民目前農作物生長的情況、是否需要澆水、什么時候澆、哪個部位需要澆,等等。
又如病蟲害的預防和控制:帶著攝像機的小型無人機在距地面100多米的空中巡查菜地的情況,查看菜葉上是否有害蟲、菜地里是否有其他影響作物生長的雜草。利用IoT,還能監測溫室和菜地的光照、溫度和濕度,根據傳感器的數據挑選種什么菜和種菜的位置;農場甚至能用IoT技術監測谷物顆粒的蛋白質含量,收獲的時候把蛋白質含量高的顆粒和蛋白質含量低的顆粒分開,高的給人吃,低的喂動物。
聽起來是不是很神奇?古代,人類“靠天吃飯”,人們用占卜禱告的方式祈求上天賜予雨水和豐收,而現在,隨著科學和技術的進步,人們變被動為主動。IoT帶來的精確化管理,讓我們更有信心把控農業的未來。
農業物聯網的幾個特征
第一、"感知"是基礎。物聯網農業之所以被認為對于傳統農業生產具有顛覆意義,重要一點就是改變了以往農業人員依靠有限農業知識對植物、土壤以及農業環境進行主觀判斷,傳統農業,澆水、施肥、打藥,農民全憑經驗、靠感覺,隨著時間的推移,經驗判斷有可能出現遺漏乃至斷層,而依靠感覺也會造成誤判,對于個體生產而言,這樣的失誤造成的損失不會太大,但是處于企業化的農業生產中,造成的損失的就大大增加了。所以,"感知農業"的優勢就在此時得以凸顯。"感知農業"通過室內傳感器"捕捉"各項數據,經數據采集控制器匯總、中控室電腦分析處理,結果即時顯示在屏幕上。這其中就包括溫度、濕度、光照、二氧化碳濃度等,中央計算機還會通過計算給出決策方案,農業人員只需根據方案進行澆水、施肥或者改善植物生長環境。
第二、"鏈條"是重點。在通過傳感器以及GPRS和地理信息系統采集了視頻、溫度、濕度、光照和土壤等數據之后,還要通過一系列的系統實施操作,例如進行精準施肥、施藥、灌溉以及光照,在實施完成之后,還可收集反饋信息以做進一步的判斷。從收集信息--作出決策--實施操作--后續反饋,這是一個完成的"鏈條",如果缺少其中任何一個環節,都難以稱之為智能農業。除此之外,在作物生長周期內,從播種到收割,以致倉儲,都需要相應的科技裝備支撐,這樣才能大幅高效地提升農業生產效率。
第三、"武器"是關鍵。農業物聯網的"武器"就是物聯網產品,即農業生產解決方案。以小湯山國家精準農業示范基地為例,基地就安裝了綠地自動化灌溉系統,這套系統主要采用噴灌灌溉方式,控制4個電磁閥開啟,檢測的項目主要有風速和空氣溫濕度信息。自動控制系統與上位機通過485方式進行通訊,用戶還可以通過手機短信進行控制。
只有裝備了匹配的系統,農業才可能逐漸地從以人力為中心、依賴于孤立機械的生產模式轉向以信息和軟件為中心的生產模式,從而大量使用各種自動化、智能化、遠程控制的生產設備,才能使得物聯網在農業領域運行的更加流暢和高效。
我國在農業行業的物聯網應用,主要實現農業資源、環境、生產過程、流通過程等環節信息的實時獲取和數據共享,以保證產前正確規劃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產中精細管理以提高生產效率、實現節本增效,產后高效流通、實現安全溯源等多個方面。
解決方案
將物聯網數據采集技術、無線通訊技術、大數據管理與分析與農業生活生產相結合,解決農業生產分布廣,地域分散,測點眾多等問題。
通過感知層的多種傳感器將農業生產環節中的環境溫濕度,土壤溫度、土壤水分、土壤肥力等數據以多種組網方式上傳至云端服務器,并通過預制方案,將數據進行整合、分析、處理,并將最優解決辦法反饋至云端控制平臺,聯動進行噴灌、滴灌、補光、加溫、換氣、遮陽、補充CO2等具體操作。
采用B/S架構,同時配合專用App、微信小程序等,進而在平臺層為用戶實現遠程、隨時隨地的跨平臺、跨地域統一管理。
系統介紹
物聯網監測:
【大氣環境信息】:溫濕度、光照、風速、風向、氣壓、降雨量、蒸發量、CO2濃度、O2濃度、NO2濃度、SO2濃度、噪聲、粉塵、PM2.5、PM10。
【土壤環境信息】:土壤溫度、土壤濕度、土壤張力、土壤EC、土壤PH值。
【水體環境信息】:水壓、水流量、水質PH值、溶氧量、電導率。
【大田四情】:葉面濕度、苗情、墑情、災情、蟲情測報燈。
可視化監控系統:
*通過現場高清攝像頭對種植生產現場苗情進行可視化監控,支持查看實時監控畫面和歷史監控畫面;
*支持對帶云臺的球機進行遠程控制,包括:720度旋轉、拉近、拉遠等;支持對視頻進行截圖;
*支持查看歷史視頻監控,設置回話時間后進行歷史視頻回放。
*支持通過無人機對種植生產現場進行航拍,繪制精準的地形正射圖;通過無人機航拍查看種植生產現場作物長勢、灌溉、植保及病蟲害防治效果情況;通過無人機航拍,實現固定地點720度全景查看。
智能灌溉系統:
*支持跟物聯網監測的聯動,接收到現場預警信號后會按照預先設定的規則進行自動控制操作;
*支持跟監控攝像頭的聯動預警,當傳感器實時狀態觸發預設的規則策略,即自動控制攝像頭發出預警并啟動錄像功能,實現智能聯動控制。
病蟲害監控系統:
*通過蟲情測報燈,在無人監管的情況下,自動完成誘蟲、殺蟲、收集、分裝、排水等,實現蟲體遠紅外自動處理、接蟲袋自動轉換、整燈自動運行等功能;
*通過系統能夠遠程設定設備管理參數并查看監測照片,實現區域的病蟲害監測和害蟲類別的自動分類和計數,具有自定義時間區間的數據統計功能;
*以計算機視覺、圖像識別以及深度學習等人工智能技術,智能識別通過手機拍攝的作物局部照片,辨別和分析相關病蟲害發生的概率,給出相應的植保用藥建議和農事操作建議。
搜浪信息科技發展(上海)有限公司 備案號:滬ICP備1700567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