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京港啟用后,新加坡會不會被邊緣化?我覺得2025年,皇京港深水碼頭全面完工前都不可能,但之后新加坡和新加坡港會不會被邊緣化或者受何種程度的沖擊,就取決于中新兩國如何處,更準確地說是新加坡如何做選擇了。
究竟新加坡的屁股要往哪邊坐,是重回李光耀時代的“中間聯絡人”角色,還是索性把屁股往一邊靠,很大程度上決定了2025年之后新加坡及新加坡港的命運走向。有很多大咖主張,中馬大舉建設發展皇京港,用其擠垮新加坡港,重挫新加坡的經濟和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但我在與很多項目參與人、建設人交談后覺得,擠垮只能玩一回,拿它敲打有關國家卻想玩幾回就玩幾回,想什么時候敲就什么時候敲,這不更有價值。這一點,我們應該從美國這些年是如何敲定日本、韓國中學點經驗,長點心眼了。講白一點,這樣投入建設皇京港,如果僅作為經濟手段就太可惜了,它更應當是一個戰略較量的媒介。
首先,從目前現實來看,皇京港剛奠基,處于建設初期,即便到2019年深水碼頭開通,2025年其他配套設施完工,那時的皇京港也是一個仍不夠完善的港。與新加坡港相比,不論是在體量、海事中心功能、金融中心功能、碼頭倉儲功能等等都有較大差距。想擠垮新加坡港談何容易,資金投入和時間成本呢!
在我看來,其實不用費那么些力,關鍵點完全在于中馬兩國如何用皇京港。情形無非三種:
第一,如果新加坡調整方向,重回“中間聯絡人”定位,重新找回李光耀時代在中西方之間的“戰略平衡”,那么,我方也可放慢節奏,趁機細致建設皇京港,來個慢工出細活,給其留足時間慢慢完善,并逐步小試身手地接些訂單,磨合各配套設施建設。第二,如果新加坡向我方靠攏,那咱也投桃報李,支持其港口發展,支持其參與“一帶一路”資金融通建設,支持其在金融方面,尤其貿易融資、海事金融、保險方面發揮獨一無二的作用,強化其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同時,將皇京港僅作為某些海運的備選。
第三,如果新加坡執意向西轉向,那么,對不起,大舉加快建設皇京港,下令中國商船全線換碼頭,同時強化香港的金融地位,擠壓新加坡在亞洲爭奪第一金融中心的空間等等。這一切并非不可能,新加坡媒體每每談論皇京港,最喜歡從硬件設施、軟件服務上進行比較,得出的結論往往是皇京港離新加坡港十萬八千里,不值一提;又或者嘲笑我方成本太大、馬國效率太低之類云云,但他們卻往往忽略或是假裝忽略一個最重要的關鍵點:國際政治玩的就是一個博弈,博弈時誰真心在乎誰家碼頭大,誰家碼頭好用啊,難道“最厲害的王炸”不是我一紙令下,6成國際貨運船立即就會聲明放棄新加坡港(2017年,中國的貨運船只數占馬六甲海峽日通船量的60%),轉投皇京港嗎!
當然博弈追求的不是真的要這么干,而是雙方一講,態度一擺,對手就知厲害,曉得該如何進退,該如何做選擇,這才是皇京港之于我方的價值。如果只是拿它做生意,豈不可惜!!!
搜浪信息科技發展(上海)有限公司 備案號:滬ICP備1700567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