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題主的這個結論或者說個人的看法是從哪里得到的?現實情況并非象您在題目中所說的那樣,目前中國的大多數民營企業中的第一代創業者,多數人可都是“出自寒門”。
四川省的劉永好兄弟姐妹們,由于人口多,生活艱難,憑借著吃苦耐勞的奮斗精神,乘著國家改革開放的東風,硬是將一個以生產飼料的家庭小作坊發展成為國內響當當的企業集團。
還有東北的“反潮流勇士”張鐵生,文革結束被判十六年的徒刑。出獄之后,可以說是一無所有,憑借著個人所掌握農業科技知識和朋友的幫助,加盟到朋友所辦的飼料企業中,經過十多年的艱苦奮斗,成為了身價三億多的企業高層管理人員。
還有云南褚橙創始人褚時健老先生,七十多歲的老人開創了人生第二階段的艱苦創業的新征程。眾所周知的原因,當時老先生可以說也是一無所有,憑借著朋友們的幫助一步一個腳印將果園建立起來,苦心經營,使得褚橙獲得掛果鼎盛的時期,老人懷著巨大成功的喜悅心情離開了人世。
不排除有創業成功出身于名門望族的少數人,包括官二代、星二代和富二代等等,這些個所謂的“第二代"是站在第一代人的肩膀上,成為了年輕人們所眼羨、所追求、所向往的對象。
孰不知,真正創業成功的人士,絕大多數人都是“出自寒門”。恒大老板許家印,出身于農村,母親早逝,父親將其養大,從小學到大學期間的大部分假期都在參加農業勞動。大學畢業之后的許家印,被分配到國企從技術員干到車間主任的位置上。為了給車間的工人兄弟們多搞點福利受到了不公待遇,這才有了現在地產行業的翹楚,大名鼎鼎的許老板。
所以說英雄不問出處,每一個成功人士的背后,無論是寒門還是豪門,都有不同的成長經歷。看問題要站在制高點,才能使個人的對任何問題有一個清醒的認識。過激或過偏,得不到正確的結論。(2020/09/25)
搜浪信息科技發展(上海)有限公司 備案號:滬ICP備1700567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