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華米今年2月在紐交所成功上市后,如今小米生態鏈迎來了第二家上市公司。
北京時間9月25日晚間,云米科技正式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證券代碼VIOT。云米每ADS定價9美元,位于定價區間低端,但開盤后股價一度上漲20.33%至10.83美元,市值達7.5億美元,隨后股價又回落至開盤價附近。
云米創始人陳小平在敲鐘前接受采訪時表示,上市是云米重要的里程碑,通過上市主要希望提升云米品牌影響力。同時借助上市公司平臺,開發更多產品和一體化家庭互聯網解決方案,希望可以重新定義家庭生活方式。
從凈水器到全屋家電
在美的集團奮斗了十年后,陳小平從一名基層員工做到了美的生活電器事業部技術副總兼電飯煲公司總經理。2014年,他率領一波舊部在美的的總部佛山順德成立了云米科技。最初云米開發和生產智能凈水系統等小家電產品,2015年7月小米推出的小米凈水器,就來自生態鏈企業云米。
從2016年開始,云米逐步從小家電的研發制造轉向全屋家電以及白電領域。據云米招股書顯示,其在2016年推出了17條產品線,在2017年推出了18條產品線,并將在2018年圍繞全屋家電推出更多新產品。
目前云米圍繞凈水系統、廚房、客廳/臥室、衛生間等各個場景提供整套智能家電設備,包括互聯網凈水器、互聯網冰箱、掃地機器人、洗衣機、熱水器等等,涉及家電產品不下40款。
據招股書顯示,2017年云米科技的凈營收為8.732億元(約合1.320億美元),同比2016年的3.126億元增長179.4%,而截至2018年6月30日的半年時間里,云米科技的凈營收為10.402億元(約合1.572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2.706億元相比增長284.4%。凈利潤方面,云米科技2017年為人民幣9320萬元(約合1410萬美元),與2016年的人民幣1630萬元相比增長473.0%。在截至2018年6月30日的6個月時間里,云米科技的凈利潤為人民幣7303萬元(約合1060萬美元),與去年同期的人民幣1890萬元相比增長271.5%。
小米系持股40%
云米科技成立之初,就獲得了小米的天使輪融資,此后截至到上市前進行過1次融資,2015年1月,獲得了紅杉資本、順為資本、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GIC的A輪融資。
據招股書顯示,截至上市前,云米科技創始人兼CEO陳小平持股數為71636364股,占比41.3%,為公司最大股東;副總裁鄒洛持股5072727股,占比2.9%。IPO前整個管理層持股比例為44.2%。
“雷軍系”則拿下第二大股東席位,小米旗下創投機構順為資本持股20.5%,小米旗下基金RedBetterLimited持股19.5%,雙方共持有云米40%股權。此外,紅杉資本旗下基金SCCVentureVHoldcoI,Ltd.持股為6.3%。
云米同樣采用了同股不同權的A、B股模式,B累股票每股享有十票投票權,可等量轉換為A類股,而A類股票每股投票權為一票且不允許轉換。
IPO后,云米創始人兼CEO陳小平持股比例為42.5%,投票權為66.5%;云米副總裁鄒洛持股比例為2.4%,投票權為4.0%。歸屬雷軍的ShunweiTalentLimited持股比例為17.1%,投票權為2.8%。小米公司通過全資子公司RedBetterLimited持有云米16.3%的股權,投票權為26.7%。紅杉資本旗下基金SCCVentureVHoldcoI,Ltd.持股為5.2%,投票權為0.9%。
生態鏈企業將“去小米”化
小米生態鏈企業創造出眾多智能硬件產品,讓小米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消費級IoT平臺,連接了超過1億臺智能設備(不含手機和筆記本電腦)。在2018年8月22日的業績溝通會上,小米CFO周受資表示,小米已經投資了220家公司,其中100家是生態鏈企業。
云米創業之初依托的就是小米的生態鏈體系,僅融資兩次就實現盈利并且完成了上市,可見其成功的避開了燒錢擴張的路子。正如陳小平說的:我們要理解小米的偉大,理解生態鏈的雄心,小米是一座航母,生態鏈是一列艦隊。
但小米生態鏈既是云米科技發展的最大驅動,這是云米科技的優勢,但過于依賴也限制了云米的自主發展空間。與華米科技類似,云米在營收上也嚴重依賴小米。根據其招股書顯示,2016年、2017年以及2018年上半年,云米向小米公司出售產品的營收分別為2.998億元、7.395億元和6.515億元,占總凈收入的比重分別為95.9%、84.7%和62.6%。
盡管近1~2年來云米大力加強自身品牌建設以及鋪設自身線上線下渠道,對小米的依賴略有下降,但依然占到60%以上。
小米生態鏈企業在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要尋求新的增長渠道,“去小米”化將是這些企業不可回避的現實。但這對于小米來說也并不是一件壞事,可以小米生態鏈的邊界有更大的可能。
搜浪信息科技發展(上海)有限公司 備案號:滬ICP備1700567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