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9年關注物聯網,2012年參與創辦物聯網的媒體,成為物聯網領域的專家,一直在觀察物聯網的發展,通過這10年物聯網發展的歷史,發現物聯網有很多有趣的現象。
概念熱的時候,技術并不成熟,應用普及之后,概念卻不熱了研究行業發展趨勢,Gartner技術成熟曲線是一個最佳的方法,這個曲線將技術分為:觸發期、期望膨脹期、幻滅期、復蘇期和成熟期五個階段,一般在期望膨脹期,技術最受關注,而在成熟期應用最廣,但受關注程度卻不高。【下圖是2016年時候的Gartner技術成熟度曲線,物聯網平臺正處于觸發期與期望膨脹期之間】
物聯網概念在經歷了RFID、智能硬件、物聯網平臺、NB-IOT、5G技術、邊緣計算等技術熱點之后,很多技術已經開始進入成熟期,雖然很多概念談的少了,但已經被廣泛應用了。可以列一些現在被廣泛應用的技術:
RFID是物聯網概念誕生的技術起源,麻省理工學院MIT教授KevinAsh-ton教授【被很多機構認定為最早的物聯網概念的提出者】是在上個世紀90年代因為RFID技術提出了物聯網的概念,這個技術在2005年左右最受關注。現在RFID的熱度遠遠低于2005年,但卻廣泛應用于制造業、物流、流通領域;我們現在每個人的衣服上都有RFID標簽,ETC的普及,都說明RFID應用已經非常成熟。
物聯網平臺在2015年非常熱,好像現在物聯網平臺提的少了,但最近兩年工業互聯網非常熱,工業互聯網平臺的熱度也很高,其實比較工業互聯網平臺架構和物聯網平臺架構,工業互聯網平臺與物聯網平臺架構如出一轍。物聯網在平臺層在應用成熟后,落地為工業互聯網平臺。尤其是現在中央在推動的新基建就包括工業互聯網,今年工業互聯網的熱度還會繼續持續。
NB-IOT在2015,2016年非常熱,但當時存在很多問題沒有解決,而現在NB-IOT在遠程抄表領域應用已經很成熟。
所以技術在不完善的時候會熱,在應用成熟后反倒不熱。
在技術不成熟時,以物聯網命名,在應用普及后,以應用命名就如上一節介紹的,概念熱的時候,技術不成熟;而應用普及后,技術完善;這個觀點倒過來說,技術不成熟時,因為對技術有期望值,所以會對概念熱炒,而技術完善后,意味著可以有很多的應用,用戶本身是對技術不關心的,但卻對應用感興趣,因而應用推廣中,不會以物聯網技術作為主要賣點,但會讓用戶對應用的功能命名。
以定位系統【比如GPS】而言,就是一個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應用:
1、裝在有定位系統的設備【設備能夠感知位置信息】,增加了感知功能;
2、GPS設備與電子地圖結合,提供位置導引應用【電子地圖】;
3、將位置信息與日常應用結合,比如智能物流、外賣業務。
定位系統是技術,而使用電子地圖與定位融合的應用,現在越來越普及。比如我們日常生活中離不開的,智能出行、共享單車,外賣,物流等應用,都是基于定位系統的應用,屬于最典型的物聯網應用,但這些應用都不以物聯網命名。
物聯網未來會應用于所有行業,當物聯網技術普及后,就不會有物聯網概念了舉一個例子,現在誰還會在稱自己的手機是智能手機嗎?但是哪一個現在用的不是智能手機?
在10多年前,智能手機發展之初,為了區分傳統手機與智能手機,因為那個時候智能手機普及率不高。但在智能手機普及之后,所有的手機都是智能手機,這個時候智能手機這個概念反倒沒有意義了。
物聯網也是一樣,現在技術還在發展階段,有的應用使用物聯網技術了,有的應用還沒有使用物聯網技術,為了做區分,物聯網技術這個概念還有意義。
但未來所有應用都是物聯網技術,不需要區分是否嫨由物聯網技術的時候,物聯網技術的概念就會不再被大眾關注。
現在很多行業物聯網技術已經普及,因而不再以物聯網命名。未來所有應用都是物聯網應用,將不再突出物聯網概念。
搜浪信息科技發展(上海)有限公司 備案號:滬ICP備1700567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