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郵電大學有:北京郵電大學、西安郵電大學、南京郵電大學、重慶郵電大學。
北京郵電大學,簡稱北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工業和信息化部共建的一所以信息科技為特色,工學門類為主體,管理學、文學、理學等多個學科門類協調發展的全國重點大學。系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項目重點建設,列入首批“卓越計劃”、“111計劃”。被譽為“中國信息科技人才的搖籃”。
前身是1955年成立的新中國第一所郵電高等學府——北京郵電學院。1960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高校。1993年更名為“北京郵電大學”。2000年,劃入教育部直屬高校行列。2012年,信息與通信工程一級學科全國排名第一。
現設有15個教學單位,3個研究院。學科專業已經覆蓋理學、工學、經濟學、管理學等10個學科門類,涉及22個一級學科。擁有全日制本、碩、博學生及留學生共約22000名,正式注冊的非全日制學生約30000名。
西安郵電大學,簡稱“西郵”,位于古都西安,創建于1950年,是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與陜西省政府共建高校,國家布點設立并重點建設的幾所郵電高校之一。1959年3月經國務院批準開始本科教育并定名為西安郵電學院,成為郵電部、信息產業部(現工業和信息化部)直屬重點高校;2000年劃歸陜西省,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陜西省管理為主的管理體制。一所以工學為主,以信息科學技術為鮮明特色,工、理、管、經、文、法、藝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教學研究型大學,學校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后備軍官選拔培養基地、陜西省博士后創新基地、全國首批試辦邊防軍人子女預科班的高校。
截至2014年8月,學校占地1500余畝,建有長安、雁塔兩個校區,校舍面積73余萬平方米,儀器設備總值近2億元,圖書館藏書近150萬冊。有全日制在校生18000余人。有1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47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5個工程碩士授權領域、1個會計專業學位授權點和1個工商管理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43個本科專業,6個省部級重點學科,6個部級重點實驗室,4個省級重點研究中心。
南京郵電大學坐落于六朝古都——江蘇省南京市,是原由工業與信息化部直屬、現工信部與江蘇省政府共建的以信息科技為特色、工學門類為主體、工管文理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全國重點大學。首批入選國家“2011計劃(14個協同創新中心)”建設,同時也是進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建設的名牌高校。
學校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其前身是1942年誕生于山東抗日根據地的戰郵干訓班,是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早期系統培養通信人才的學校之一。1958年經國務院批準,定名南京郵電學院,成為工業與信息化部(原郵電部)直屬重點高校。南京郵電大學在通信和信息系統、信號與信息處理、計算機應用等領域于國內外有著重要影響,被譽為“華夏IT英才的搖籃”。
重慶郵電大學,簡稱重郵,坐落于中國直轄市重慶市主城區國家5A級景區南山風景區內,是工業和信息化部與重慶市共建的省部共建重點大學,是國家布點設立并重點建設的四所郵電高校之一,以信息科學技術為特色和優勢,以工為主,工、理、管、文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教學研究型大學。學校入選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小211),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建設高校、國家“2011計劃”核心協同高校、中國政府獎學金高校、國家高技術產業化示范工程基地、全國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被譽為“中國信息通信人才的搖籃”。
重慶郵電大學創辦于1950年,重郵曾開發出第一個符合國際標準的脈沖編碼設備而被稱為中國“數字通信發源地”。2003年起先后完成TD-SCDMA中通信協議、芯片、應用平臺和中國第一個國際通用無線工業總線EPA標準,是TD聯盟第一所的高校成員。開發出全球首款工業物聯網SIP芯片。國內唯一移動通信國防信息化保障基地,國內唯一物聯網重點實驗室,是工業物聯網國際科技合作基地依托高校,曾獲得過“光電諾貝爾”之稱的蘭克獎。
教學橫跨“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博士后",川渝地區唯一的省(市)屬“中國國家獎學金”高校,2011年度教育部“高校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四所代表高校之一,“春暉計劃”專項支持研發4G高校,設立有兩個國家“2011協同創新中心”。
搜浪信息科技發展(上海)有限公司 備案號:滬ICP備1700567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