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準備的工具有:
方格坐標紙
CD盒
膠帶或萬能膠
筆
剪刀
手機
小刀或玻璃刀
步驟如下:
1、首先,在方格坐標紙上畫出一個等腰梯形,為的是稍后在CD盒上裁剪進行圖案比對。鑒于市場上的手機屏幕尺寸,繪畫的方格盡量與1cm,3.5cm,6cm的尺寸接近。沿著畫好的圖形進行裁剪,有一張這樣的圖形作為模板基本上就足夠了。
2、接下來要用上CD盒。我們首先需要把CD盒的邊緣給去掉,留下中間平整的部分即可。如果你藝高人大膽并且追求視覺效果的話,同樣也可以用玻璃進行制作。用小刀或者玻璃刀,沿著剛剛準備好的紙片模板小心裁剪。需要裁剪四塊相同大小尺寸的塑料塊。
3、接下來你只需要將這四塊梯形塑料片拼接在一起即可,換成用膠布粘貼效果更好。
4、一個打滿補丁但是無損功能而又逼格滿滿的全息投影儀便大功告成了。
1.全息點是指在全息照相術中,通過激光的干涉和衍射原理,將物體的三維信息記錄在光敏介質上的特定位置。2.全息點的形成是由于激光光束的干涉和衍射效應,當兩束光線相交時,形成干涉圖樣,其中亮暗交替的區域就是全息點。3.全息點的存在使得全息照相術能夠記錄物體的三維信息,而不僅僅是二維的影像。全息點的特性使得全息照片在觀看時可以呈現出逼真的立體效果,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全息點的應用也不僅僅局限于全息照相術,還可以用于全息顯微鏡、全息顯示等領域。
全息術是研究如何記錄和重現物波波前的全部信息(振幅和位相)的一門學問,是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將物體發出的特定光波以干涉條紋的形式記錄下來,使物光波前的全部信息都存儲在記錄介質中。全息術在信息處理與存儲、干涉記錄及全息顯示方面有廣泛的應用。
1947年,英國匈牙利裔物理學家丹尼斯·蓋伯發明了全息投影術,他因此項工作獲得了1971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全息投影的發明是蓋伯在英國BTH公司研究增強電子顯微鏡性能手段時的偶然發現,而這項技術由該公司在1947年12月申請了專利(專利號GB685286)。這項技術從發明開始就一直應用于電子顯微技術中,在這個領域中被稱為電子全息投影技術,但由于光波的相干性與大強度光源等問題的限制,全息投影技術一直到1960年激光的發明才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
全息照相術
是一種不用透鏡而能記錄和再現物體的三維(立體)圖象的照相方法。它是能夠把來自物體的光波波陣面的振幅和相位的信息記錄下來,又能在需要時再現出這種光波的一種技術。
全息照相的方法從光學領域推廣到其他領域。如微波全息、聲全息等得到很大發展,成功地應用在工業醫療等方面。地震波、電子波、X射線等方面的全息也正在深入研究中。全息圖有極其廣泛的應用。如用于研究火箭飛行的沖擊波、飛機機翼蜂窩結構的無損檢驗等。激光全息,而且研究成功白光全息、彩虹全息,以及全景彩虹全息,使人們能看到景物的各個側面。全息三維立體顯示正在向全息彩色立體電視和電影的方向發展
4變點和全息是兩種不同的技術應用,它們的應用領域和基本原理有所不同。
4變點是一種用于實現多種狀態顯示的技術,它基于LCD(液晶顯示器)的原理,通過調整液晶分子的排列來實現不同狀態的顯示。4變點指的是液晶分子可以呈現透明、半透明、淺色和深色四種狀態,可以用于制造一些簡單的顯示器件。
而全息技術是一種記錄和重現光學干涉圖案的技術。全息技術的基本原理是把被記錄的物體或場景的光波信息記錄在一塊光敏材料上,并在后續的重現過程中通過激光光源照射記錄介質,使得光波被散射并形成原始場景的全息圖像。全息技術廣泛應用于圖像處理、光學顯微鏡、激光全息術、3D顯示等領域。
因此,4變點和全息技術在應用領域和基本原理上有較大的差異。
全息反射原理是利用光學的衍射原理,在全息照片的底片上紀錄單一頻率的光束照射到物體上反射出來的衍射波紋。觀看全息照片時,需要用與紀錄影像時相同頻率的光波照射到全息底片上,方能產生物品的影像。
搜浪信息科技發展(上海)有限公司 備案號:滬ICP備1700567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