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預計在2020年建成由30多顆衛星組成的,覆蓋全球的“北斗二號”衛星導航定位系統。
“北斗二號”衛星導航系統空間段由5顆靜止軌道衛星和30顆非靜止軌道衛星組成,提供兩種服務方式,即開放服務和授權服務。開放服務是在服務區免費提供定位、測速和授時服務,定位精度為厘米級,授時精度為50納秒,測速精度0.2米/秒。授權服務是向授權用戶提供更安全的定位、測速、授時和通信服務以及系統完好性信息。
北斗三號衛星組網的穩定運行,需要衛星平臺的“高可靠”。
相比北斗二號衛星平臺重量2160千克,北斗三號衛星平臺重量“瘦身”不少,僅為1060千克。小型化的同時如何確保“高可靠”呢?
除了器部件100%自主可控,研制人員采用了“功能鏈”理念的衛星總體設計技術,構建了全新的導航衛星平臺技術體系,破解了這一難題。
應該屬于定位導航衛星吧,我們國家北斗系列都是定位系統。
一般來說,衛星發射如果單論發射的話,可能以25公斤的重量來說,大約的成本在6000萬左右
北斗三號衛星相比于北斗二號衛星,有許多突出的亮點。
首先在服務區上,由北斗二號提供中國及周邊地區的服務范圍,擴大到將向全球提供服務。為此,帶來在衛星系統的設計上有一些新的要求,衛星的設計壽命也由原來的八年,變為現在提出大于十年的要求。
第二,在信號的導航設計上采用了新型的導航信號體制,北斗系統的用戶可以得到比較好的服務精度。同時,我們新型的信號體制也具有和其他系統兼容互操作的能力。
第三,這次采用了大量的國產化的一些器部件,包括元器件、關鍵的原子鐘,還有一些敏感器等部件。
第四,我們成功設計和將要驗證通過星間鏈路來實現整個網內衛星的精密的測量和數據的傳輸,同時星間鏈路對下一步發展我國的天基基礎設施可以奠定一個非常好的基礎。
與上一代衛星相比,北斗三號衛星更加小型化、集成化,但本事卻大了不少。北斗二號衛星為了產生用戶所需要的導航信號,一顆衛星上可能需要五、六臺單機設備,但到北斗三號衛星上,基本上一臺或兩臺就可以完成任務。北斗二號MEO衛星,當時為了完成三頻導航信號功能,產品相對來講比較大一些,是2.1噸的水平。北斗三號完成同樣的功能,同時還搭載了一些其他功能,通過技術方案的變化,一顆衛星1噸多一點。
北斗二號衛星導航系統(BD2、Beidou-2)是中國獨立開發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北斗二號并不是北斗一號的簡單延伸,它將克服“北斗一號”系統存在的缺點,提供海、陸、空全方位的全球導航定位服務,類似于美國的GPS和歐洲的伽利略定位系統。2012年4月30日,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一箭雙星”,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將中國第十二、第十三顆北斗導航系統組網衛星順利送入太空預定轉移軌道。
2019年5月17日23時48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第四十五顆北斗導航衛星。該衛星是我國北斗二號工程的第四顆備份衛星,至此,我國“北斗二號”區域導航系統建設圓滿收官。
北斗二號衛星導航系統(BD2、Beidou-2)是中國獨立開發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北斗二號并不是北斗一號的簡單延伸,它將克服“北斗一號”系統存在的缺點,提供海、陸、空全方位的全球導航定位服務,類似于美國的GPS和歐洲的伽利略定位系統。2012年4月30日,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一箭雙星”,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將中國第十二、第十三顆北斗導航系統組網衛星順利送入太空預定轉移軌道。
2019年5月17日23時48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第四十五顆北斗導航衛星。該衛星是我國北斗二號工程的第四顆備份衛星,至此,我國“北斗二號”區域導航系統建設圓滿收官。
主要功能
中國建立的“北斗二號”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無論是導航方式,還是覆蓋范圍上都和美國的GPS非常類似,而且有著GPS和“格洛納斯”系統無法比擬的獨特優勢。
“北斗二號”系統主要有三大功能:
1、快速定位,為服務區域內的用戶提供全天候、實時定位服務,定位精度與GPS民用定位精度相當;
2、短報文通信,一次可傳送多達120個漢字的信息;
搜浪信息科技發展(上海)有限公司 備案號:滬ICP備1700567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