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詳查手持終端(土壤污染處罰標準)

時間:2024年4月8日上午3:32

1

違反《土壤污染防治法》規定,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未制定、實施自行監測方案,或者未將監測數據報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的

《土壤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一條第二款第三項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三)制定、實施自行監測方案,并將監測數據報生態環境主管部門。

《土壤污染防治法》第八十六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二款

由地方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或者其他負有土壤污染防治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責令改正,處以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拒不改正的,責令停產整治。

2

違反《土壤污染防治法》規定,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篡改、偽造監測數據的

《土壤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一條第三款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應當對監測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負責。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發現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監測數據異常,應當及時進行調查。

《土壤污染防治法》第八十六條第一款第二項、第二款

由地方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或者其他負有土壤污染防治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責令改正,處以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二十萬元以上二百萬元以下的罰款。拒不改正的,責令停產整治。

3

違反《土壤污染防治法》規定,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未按年度報告有毒有害物質排放情況,或者未建立土壤污染隱患排查制度的

《土壤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一條第二款第一項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一)嚴格控制有毒有害物質排放,并按年度向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報告排放情況;

《土壤污染防治法》第八十六條第一款第三項、第二款

由地方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或者其他負有土壤污染防治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責令改正,處以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拒不改正的,責令停產整治。

4

違反《土壤污染防治法》規定,拆除設施、設備或者建筑物、構筑物,企業事業單位未采取相應的土壤污染防治措施或者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未制定、實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

《土壤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二條企業事業單位拆除設施、設備或者建筑物、構筑物的,應當采取相應的土壤污染防治措施。

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拆除設施、設備或者建筑物、構筑物的,應當制定包括應急措施在內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報地方人民政府生態環境、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備案并實施。

《土壤污染防治法》第八十六條第一款第四項、第二款

由地方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或者其他負有土壤污染防治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責令改正,處以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二十萬元以上二百萬元以下的罰款。拒不改正的,責令停產整治。

5

違反《土壤污染防治法》規定,尾礦庫運營、管理單位未按照規定采取措施防止土壤污染的

《土壤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三條第二款尾礦庫運營、管理單位應當按照規定,加強尾礦庫的安全管理,采取措施防止土壤污染。危庫、險庫、病庫以及其他需要重點監管的尾礦庫的運營、管理單位應當按照規定,進行土壤污染狀況監測和定期評估。

《土壤污染防治法》第八十六條第一款第五項、第二款

由地方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或者其他負有土壤污染防治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責令改正,處以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二十萬元以上二百萬元以下的罰款。拒不改正的,責令停產整治。

6

違反《土壤污染防治法》規定,尾礦庫運營、管理單位未按照規定進行土壤污染狀況監測的

《土壤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三條第二款尾礦庫運營、管理單位應當按照規定,加強尾礦庫的安全管理,采取措施防止土壤污染。危庫、險庫、病庫以及其他需要重點監管的尾礦庫的運營、管理單位應當按照規定,進行土壤污染狀況監測和定期評估。

《土壤污染防治法》第八十六條第一款第六項、第二款

由地方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或者其他負有土壤污染防治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責令改正,處以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拒不改正的,責令停產整治。

7

違反《土壤污染防治法》規定,建設和運行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固體廢物處置設施,未依照法律法規和相關標準的要求采取措施防止土壤污染的

《土壤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五條第一款建設和運行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固體廢物處置設施,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和相關標準的要求,采取措施防止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防治法》第八十六條第一款第七項、第二款

由地方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或者其他負有土壤污染防治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責令改正,處以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二十萬元以上二百萬元以下的罰款。拒不改正的,責令停產整治。

8

違反《土壤污染防治法》規定,向農用地排放重金屬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質含量超標的污水、污泥,以及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清淤底泥、尾礦、礦渣等的

《土壤污染防治法》第二十八條第一款禁止向農用地排放重金屬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質含量超標的污水、污泥,以及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清淤底泥、尾礦、礦渣等。

《土壤污染防治法》第八十七條

由地方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責令改正,處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五十萬元以上二百萬元以下的罰款,并可以將案件移送公安機關,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日以上十五日以下的拘留;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9

違反《土壤污染防治法》規定,農業投入品生產者、銷售者、使用者未按照規定及時回收肥料等農業投入品的包裝廢棄物或者農用薄膜,或者未按照規定及時回收農藥包裝廢棄物交由專門的機構或者組織進行無害化處理的

《土壤污染防治法》第三十條第二款農業投入品生產者、銷售者和使用者應當及時回收農藥、肥料等農業投入品的包裝廢棄物和農用薄膜,并將農藥包裝廢棄物交由專門的機構或者組織進行無害化處理。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生態環境等主管部門制定。

《土壤污染防治法》第八十八條

由地方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責令改正,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農業投入品使用者為個人的,可以處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罰款。

10

違反《土壤污染防治法》規定,將重金屬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質含量超標的工業固體廢物、生活垃圾或者污染土壤用于土地復墾的

《土壤污染防治法》第三十三條第二款禁止將重金屬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質含量超標的工業固體廢物、生活垃圾或者污染土壤用于土地復墾。

《土壤污染防治法》第八十九條

由地方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責令改正,處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11

違反《土壤污染防治法》規定,受委托從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和土壤污染風險評估、風險管控效果評估、修復效果評估活動的單位,出具虛假調查報告、風險評估報告、風險管控效果評估報告、修復效果評估報告的

《土壤污染防治法》第四十三條第二款受委托從事前款活動的單位對其出具的調查報告、風險評估報告、風險管控效果評估報告、修復效果評估報告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負責,并按照約定對風險管控、修復、后期管理等活動結果負責。

《土壤污染防治法》第九十條

由地方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處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禁止從事上述業務,并處五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土壤污染防治法》第九十條第一款規定的單位出具虛假報告的,由地方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十年內禁止從事前款規定的業務;構成犯罪的,終身禁止從事前款規定的業務。

《土壤污染防治法》第九十條第一款規定的單位和委托人惡意串通,出具虛假報告,造成他人人身或者財產損害的,還應當與委托人承擔連帶責任。

12

違反《土壤污染防治法》規定,未單獨收集、存放開發建設過程中剝離的表土的

《土壤污染防治法》第三十三條第一款國家加強對土壤資源的保護和合理利用。對開發建設過程中剝離的表土,應當單獨收集和存放,符合條件的應當優先用于土地復墾、土壤改良、造地和綠化等。

《土壤污染防治法》第九十一條第一項

由地方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責令改正,處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五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

13

違反《土壤污染防治法》規定,實施風險管控、修復活動對土壤、周邊環境造成新的污染的

《土壤污染防治法》第三十八條第二款實施風險管控、修復活動,不得對土壤和周邊環境造成新的污染。

《土壤污染防治法》第九十一條第二項

由地方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責令改正,處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五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

14

違反《土壤污染防治法》規定,轉運污染土壤,未將運輸時間、方式、線路和污染土壤數量、去向、最終處置措施等提前報所在地和接收地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的

《土壤污染防治法》第四十一條第一款修復施工單位轉運污染土壤的,應當制定轉運計劃,將運輸時間、方式、線路和污染土壤數量、去向、最終處置措施等,提前報所在地和接收地生態環境主管部門。

《土壤污染防治法》第九十一條第三項

由地方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責令改正,處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五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

15

違反《土壤污染防治法》規定,未達到土壤污染風險評估報告確定的風險管控、修復目標的建設用地地塊,開工建設與風險管控、修復無關的項目的

《土壤污染防治法》第六十六條第三款未達到土壤污染風險評估報告確定的風險管控、修復目標的建設用地地塊,禁止開工建設任何與風險管控、修復無關的項目。

《土壤污染防治法》第九十一條第四項

由地方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責令改正,處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五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

16

違反《土壤污染防治法》規定,土壤污染責任人或者土地使用權人未按照規定實施后期管理的

《土壤污染防治法》第四十二條第三款風險管控、修復活動完成后,需要實施后期管理的,土壤污染責任人應當按照要求實施后期管理。

《土壤污染防治法》第九十二條

由地方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或者其他負有土壤污染防治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責令改正,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注:《土壤污染防治法》第四十五條第一款土壤污染責任人負有實施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的義務。土壤污染責任人無法認定的,土地使用權人應當實施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

17

違反《土壤污染防治法》規定,被檢查者拒不配合檢查,或者在接受檢查時弄虛作假的

《土壤污染防治法》第七十七條第一款、第二款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及其環境執法機構和其他負有土壤污染防治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有權對從事可能造成土壤污染活動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進行現場檢查、取樣,要求被檢查者提供有關資料、就有關問題作出說明。

被檢查者應當配合檢查工作,如實反映情況,提供必要的資料。

《土壤污染防治法》第九十三條

由地方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或者其他負有土壤污染防治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責令改正,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

18

違反《土壤污染防治法》規定,土壤污染責任人或者土地使用權人未按照規定進行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的

《土壤污染防治法》第五十九條對土壤污染狀況普查、詳查和監測、現場檢查表明有土壤污染風險的建設用地地塊,地方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要求土地使用權人按照規定進行土壤

第一條【立法目的和依據】為了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防治土壤污染,保障公眾健康,推動土壤資源永續利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自治區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適用范圍】本條例適用于本自治區行政區域內的土壤污染防治及相關活動。

第三條【基本原則】土壤污染防治應當堅持預防為主、保護優先、分類管理、風險管控、污染擔責、公眾參與的原則。

第四條【公眾的權利與義務】任何組織和個人應當履行保護土壤環境、防止土壤污染的義務,并享有參與和監督土壤污染防治的權利。

從事土地開發利用活動或者生產經營活動的組織和個人,應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減少土壤污染,對所造成的土壤污染依法承擔責任。

第五條【轄區政府負責制】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負責。

土壤污染防治實行目標責任制和考核評價制度。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土壤污染防治目標完成情況作為考核評價下級人民政府及其負責人、同級人民政府負有土壤污染防治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及其負責人的內容。

第六條【政府職責】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領導,建立土壤污染防治綜合協調機制,研究解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重大問題,制定和落實土壤污染防治政策和措施。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和上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的委托,開展有關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村(居)民委員會協助開展有關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引導村(居)民保護土壤環境。

跨行政區域的土壤污染防治問題,由有關人民政府協商解決;無法協商解決的由共同的上一級人民政府協調解決。

第七條【部門職責】自治區和設區的市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農村、自然資源、住房城鄉建設、發展改革、工業和信息化、財政、水利、林業、衛生健康、科技、交通運輸、應急管理等主管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對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實施監督管理。

第八條【土壤環境信息平臺建設與共享】自治區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國家和自治區有關規定,會同自治區發展改革、工業和信息化、自然資源、住房城鄉建設、水利、農業農村、衛生健康、應急管理、林業等主管部門建立土壤環境基礎數據庫,納入全國土壤環境信息平臺和自治區數據共享交換平臺統一管理,實行數據整合、動態更新和信息共享。

第九條【宣傳教育和輿論監督】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和新聞媒體應當加強土壤污染防治的宣傳教育,普及土壤污染防治相關科學知識,提高全社會的土壤污染防治意識,引導社會公眾依法參與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新聞媒體應當加強對污染土壤環境違法行為的輿論監督。

第二章規劃、標準、詳查和監測

第十條【土壤污染防治相關規劃】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環境保護規劃。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主管部門編制各類涉及土地利用的規劃時,應當包含土壤污染防治的內容。

第十一條【土壤污染防治規劃的制定】自治區和設區的市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發展改革、工業和信息化、自然資源、住房城鄉建設、農業農村、林業等主管部門,根據環境保護規劃要求、土地用途、土壤污染狀況普查和監測結果等,編制土壤污染防治規劃,報本級人民政府批準后公布實施。

土壤污染防治規劃應當符合土壤污染防治實際需求,明確土壤環境質量改善目標及指標要求、污染防控和生態保護措施、風險管控和修復項目以及資金和技術支持、土壤污染防治完成時限等內容。

第十二條【地方標準】自治區人民政府可以根據自治區土壤污染狀況、公眾健康風險、生態風險以及經濟、技術條件,對國家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未作規定的項目,制定自治區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對國家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中已作規定的項目,可以制定嚴于國家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的自治區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自治區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應當報國務院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備案。

自治區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是強制性標準。

第十三條【土壤環境狀況詳查】自治區和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本行政區域實際情況,組織生態環境、農業農村、自然資源、林業以及其他有關主管部門以農用地、重點行業企業用地等為重點,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詳查。農用地詳查范圍和內容由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確定,重點行業企業用地范圍和內容由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確定。

第十四條【完善土壤環境監測體系】自治區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在國家監測網絡基礎上,根據土壤環境管理需求,會同發展改革、工業和信息化、自然資源、住房城鄉建設、水利、農業農村、衛生健康、應急管理、林業等主管部門建立統一的土壤環境監測網絡,完善監測體系,加強監測技術人員培訓。

第三章預防和保護

第十五條【功能定位和產業布局】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發展規劃和建設項目布局論證,根據土壤等環境質量狀況和環境承載能力,合理確定主體功能區功能定位、空間布局,科學規劃產業布局。

禁止在居民區和學校、醫院、療養院、養老院等單位周邊新建、改建、擴建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建設項目。

第十六條【建設項目土壤污染防控措施】各類涉及土地利用的規劃和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建設項目,應當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應當包括對土壤可能造成的不良影響及應當采取的相應預防措施等內容。

居民區、學校、醫療機構、養老機構和飲用水水源地等公共建設項目選址時,應當重點調查、分析項目所在地以及周邊土壤對項目的環境影響。

建設項目配套建設的土壤污染防治設施,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

第十七條【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名錄】自治區和設區的市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國務院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的規定,根據有毒有害物質排放等情況,制定本行政區域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名錄,依法向社會公開并適時更新。

有色金屬礦采選、有色金屬冶煉、化工、電鍍、石油加工、醫藥、制革、危險廢物經營、固體廢物填埋等行業中納入排污許可重點管理的企業事業單位,應當列入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名錄。

第十八條【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監管要求】列入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名錄的單位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一)嚴格控制有毒有害物質排放,并按年度向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報告排放情況;

(二)建立土壤污染隱患排查制度,保證持續有效防止有毒有害物質滲漏、流失、揚散;

(三)按照自行監測規范定期開展土壤監測,并將有毒有害物質排放情況和監測結果報所在地設區的市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備案;

(四)將監測結果主要內容通過網站等便于公眾知曉的方式向社會公開。

第十九條【對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的監督】自治區和設區的市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定期組織對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周邊土壤進行監測;發現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監測數據異常的,應當及時進行調查處理。

第二十條【企事業單位拆除活動土壤污染預防】企業事業單位拆除設施、設備或者建筑物、構筑物的,應當采取相應的土壤污染防治措施。

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拆除設施、設備或者建筑物、構筑物的,應當制定包括應急措施在內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在拆除活動實施十五日前報所在地人民政府生態環境、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備案,并按照備案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實施拆除。

第二十一條【涉重金屬污染物排放單位的土壤污染預防】從事有色金屬礦采選、有色金屬冶煉、鉛蓄電池制造、皮革及其制品制造、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電鍍等的企業,應當執行重金屬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依法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減少重金屬污染物排放。

第二十二條【國家標準中特別排放限值的執行】自治區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土壤環境質量改善目標的需要,對環境容量小、生態環境脆弱、環境風險高的地區或者特定行業,執行土壤重點污染物排放標準的特別排放限值。

第二十三條【采礦企業土壤污染預防】采礦企業應當采取科學的開采方法、選礦工藝和運輸方式,減少尾礦、矸石、廢石等礦業廢物的產生量和貯存量。

礦業廢物貯存設施和礦場停止使用后,采礦企業應當采取防滲漏、封場、閉庫等措施,防止污染土壤環境。

第二十四條【尾礦庫土壤污染預防】尾礦庫運營、管理單位應當加強尾礦庫管理,建立風險管控制度,完善污染治理設施,開展風險管控與治理恢復。危庫、險庫、病庫以及其他需要重點監管的尾礦庫的運營、管理單位應當按照規定進行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狀況監測和定期評估,并建立污染事故應急處置機制。

第二十五條【規范使用農業投入品】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農村、林業等主管部門應當開展農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宣傳和技術培訓活動,扶持農業生產專業化服務,指導和鼓勵農業生產者使用符合標準的有機肥料、微生物肥料、低毒低殘留農藥和生物可降解薄膜等農業投入品,推廣使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控制農藥、獸藥、化肥的使用量。

禁止使用國家和地方明令禁止、淘汰的農業投入品。禁止將城鎮生活垃圾、重金屬或者有毒有害物質含量超標的污水和污泥、工業廢物直接用作肥料。

第二十六條【農業固體廢物的回收管理】農業投入品生產者、銷售者和使用者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及時回收農藥、肥料等農業投入品的包裝廢棄物和農用薄膜,并依法交由專門的機構或者組織進行無害化處理。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對農藥、肥料等農業投入品的包裝廢棄物和農用薄膜等的回收、貯運、綜合利用與無害化處理的監督管理,引導、支持單位和個人回收農藥、肥料等農業投入品包裝廢棄物和農用薄膜。

第二十七條【回收利用活動的土壤污染預防】從事廢舊電子產品、電池、車船、輪胎、塑料制品等回收利用活動的企業、組織和個人,應當采取預防土壤污染的措施,不得采用可能污染土壤環境的方法,不得使用國家禁止使用的有毒有害物質。

第二十八條【特殊行業活動中土壤污染預防】輸油管、儲油罐、加油站的設計、建設和使用應當符合防腐蝕、防滲漏、防揮發等要求,設施的所有者和運營者應當對設施進行定期維護和檢測,防止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從事車船修理、保養、清洗和化學品貯存、運輸、經營等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采取措施防止油品、溶劑等化學品揮發、遺撒、泄漏污染土壤環境。

第四章風險管控和修復

第一節一般規定

第二十九條【防范措施】實施風險管控、修復活動前,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有權根據實際情況,要求土壤污染責任人、土地使用權人按照規定采取移除污染源、防止污染擴散、實施安全隔離等措施,確保人畜安全。

修復施工期間,應當采取環境保護措施,設立公告牌,公開主要污染物、污染程度、施工時間、修復目標等相關信息。

第三十條【從事土壤污染防治專業技術服務規范】從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和土壤污染風險評估、風險管控效果評估、修復效果評估等活動的單位,應當具備相應的專業能力,并對編制的相關報告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負責。

土壤污染責任人或者土地使用權人可以委托具備相應專業能力的單位開展土壤污染風險管控、修復、后期管理等活動。從事風險管控、修復治理的單位不得同時從事同一項目的風險管控、修復治理效果評估。

受委托從事土壤污染風險管控、修復、后期管理等活動的單位,應當按照約定對所承擔的風險管控、修復、后期管理等活動的結果負責。

第三十一條【風險管控、修復活動的污染防范】實施風險管控、修復活動原則上在原址進行。確需異地轉運、處置污染土壤的,修復施工單位應當建立管理臺賬和轉運聯單制度,制定轉運計劃,并在轉運前將運輸時間、方式、線路和污染土壤數量、去向、處置措施等報所在地和接收地設區的市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備案。污染土壤接收單位,應當采取措施對污染土壤進行妥善治理,避免二次污染。

轉運的污染土壤屬于危險廢物的,修復施工單位應當依照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的要求進行處置。

第三十二條【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發生突發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和相關企業事業單位以及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采取應急處置措施,防止污染擴大或者發生次生、衍生事件,并依法做好土壤污染狀況監測、調查和土壤污染風險評估、風險管控、修復等工作。

第三十三條【土壤污染責任人義務】土壤污染責任人負有實施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的義務,并承擔因實施或者組織實施土壤污染狀況調查、風險評估、風險管控、修復、風險管控效果評估、修復效果評估、后期管理等活動所支出的費用。

第二節農用地

第三十四條【農用地分類管理制度】農用地實行分類管理,按照土壤污染程度和相關標準類別劃分為優先保護類、安全利用類、嚴格管控類。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農村、林業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生態環境、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根據土壤污染狀況普查、詳查、監測和現場檢查等情況,對有土壤污染風險的農用地地塊進行土壤污染狀況調查,依法組織對污染物含量超過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的農用地地塊進行土壤污染風險評估。

自治區人民政府農業農村、自然資源部門應當會同生態環境部門根據調查和風險評估結果,按照土壤污染程度、農產品質量情況和相關標準劃分農用地土壤質量類別,報自治區人民政府審定。

第三十五條【優先保護類耕地管控措施】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依法將符合條件的優先保護類耕地劃為永久基本農田,并依法實施嚴格保護。

在永久基本農田集中區域,不得新建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建設項目。已經建成的,由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限期關閉拆除。

第三十六條【安全利用類農用地管控措施】對安全利用類農用地地塊,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農村、林業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生態環境、自然資源等主管部門結合主要作物品種、水資源條件、種植習慣、農產品安全等情況,制定并實施安全利用方案。

安全利用方案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農藝調控、替代種植;

(二)定期開展土壤和農產品協同監測與評價;

(三)優化調整農業投入品的使用;

(四)阻斷或者減少相關污染物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

(五)加強對農業生產經營者的技術指導和培訓;

(六)其他風險管控措施。

第三十七條【嚴格管控類農用地管控措施】對嚴格管控類農用地地塊,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農村、林業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生態環境、自然資源等主管部門采取下列風險管控措施:

(一)提出劃定特定農產品禁止生產區域的建議,報本級人民政府批準后實施;

(二)按照規定開展土壤和農產品協同監測與評價;

(三)對農業生產經營者進行技術指導和培訓;

(四)其他風險管控措施。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鼓勵對嚴格管控類農用地采取調整種植結構、退耕還林還草、退耕還濕、輪作休耕等風險管控措施,并給予相應的政策支持。

第三十八條【地下水及水源污染防治】安全利用類和嚴格管控類農用地地塊的土壤污染影響或者可能影響地下水、飲用水水源安全的,各級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會同農業農村、水利、自然資源、林業等主管部門制定防治污染的方案,并采取水質監測、徑流控制、污染治理等相應措施。

第三十九條【土壤污染責任人的風險管控責任】對安全利用類和嚴格管控類農用地地塊,土壤污染責任人應當按照國家和自治區有關規定以及土壤污染風險評估報告的要求,采取相應的風險管控措施,并定期向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農業農村、林業主管部門報告。

第四十條【農用地修復】對產出的農產品污染物含量超標,需要實施修復的農用地地塊,土壤污染責任人應當編制修復方案,報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農業農村、林業主管部門備案并實施。修復方案應當包括修復范圍、指標要求、修復方式、施工方案和地下水污染防治等內容。

修復活動應當優先采取不影響農業生產、不降低土壤生產功能的生物修復措施,阻斷或者減少污染物進入農作物食用部分,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第四十一條【耕作層土壤剝離利用】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實施非農建設用地占用耕地耕作層土壤剝離利用制度,建設項目因耕作層已嚴重破壞或者污染嚴重等特殊情形,無法實施耕作層土壤剝離利用的,可以按照規定不實施耕作層土壤剝離利用。

第四十二條【農用地風險管控修復效果評估】農用地風險管控、修復活動完成后,土壤污染責任人應當另行委托有關單位對風險管控效果、修復效果進行評估,編制效果評估報告,報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農業農村、林業主管部門備案。

第三節建設用地

第四十三條【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自治區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會同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制定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并根據風險管控、修復情況適時更新;定期向國務院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報告,按照規定向社會公開。

列入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的地塊,未移出名錄前不得作為住宅、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

第四十四條【建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下列建設用地地塊,土地使用權人應當按照規定進行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并形成調查報告:

(一)用途擬變更為住宅用地、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農用地的;

(二)用途擬變更為食品加工儲存用地;

(三)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生產經營用地擬變更土地用途或者轉讓土地使用權的;

(四)土壤污染狀況普查、詳查、監測和現場檢查表明有土壤污染風險的;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五條【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評估】對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報告的評審表明,建設用地地塊污染物含量超過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的,土壤污染責任人、土地使用權人應當按照國務院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的規定進行土壤污染風險評估,并將土壤污染風險評估報告報自治區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

自治區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會同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對土壤污染風險評估報告進行評審,及時將需要實施風險管控、修復的地塊納入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并定期向國務院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報告。

第四十六條【建設用地風險管控方案】對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中的地塊,土壤污染責任人應當按照國家和自治區有關規定以及土壤污染風險評估報告的要求,制定風險管控方案,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備案并組織實施。

風險管控方案應當包括管控區域、目標、風險管控措施、監測計劃、應急措施以及地下水污染防治等內容。其中風險管控措施主要包括:

(一)減少或者停止排放污染物;

(二)及時移除或者清理污染源;

(三)污染物隔離、阻斷等措施;

(四)開展土壤、地表水、地下水、空氣環境監測;

(五)其他風險管控措施。

第四十七條【建設用地修復方案及規范】對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中需要實施修復的地塊,土壤污染責任人應當結合國土空間規劃編制修復方案,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備案并組織實施。修復方案應當包括修復范圍、指標要求、修復方式、施工方案和地下水污染防治等內容。

修復活動期間,實施土壤污染修復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按照要求設置警示標識、標志、圍墻或者硬質圍擋并保持其完整;

(二)設立公告牌,公開工程基本情況、環境影響及防范措施;

(三)產生的污染物,應當按照規定進行處理、處置,不得對土壤和周邊環境造成新的污染。

第四十八條【建設用地風險管控修復效果評估】建設用地風險管控、修復活動完成后,土壤污染責任人應當另行委托有關單位對風險管控效果、修復效果進行評估,形成效果評估報告,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備案。

第四十九條【建設用地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的移出】達到土壤污染風險評估報告確定的風險管控、修復目標的建設用地地塊,土壤污染責任人、土地使用權人可以向自治區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提出移出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的申請。

自治區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會同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組織對風險管控效果評估報告、修復效果評估報告進行評審,及時將達到土壤污染風險評估報告確定的風險管控、修復目標且可以安全利用的地塊移出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按照規定告知申請人和向社會公開,并定期向國務院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報告。

第五十條【修復不達標或暫不修復地塊管控】污染地塊未經治理與修復,或者經治理與修復但未達到相關規劃用地土壤環境質量要求的,有關主管部門不予批準選址涉及該污染地塊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或者報告表,不得辦理建設用地規劃和出讓、轉讓手續。

對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中暫不開發利用或者現階段不具備修復條件的地塊,所在地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會同自然資源、住房和城鄉建設等主管部門組織劃定管控區域,設立標識,發布公告,并由土壤污染責任人或者土地使用權人負責落實相關管控措施。

第五章保障和監督

第五十一條【資金保障機制】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土壤污染防治的資金保障,建立政府資金、社會資本參與的土壤污染防治多元化投入與保障機制。

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為土壤污染防治項目提供信貸支持。

鼓勵、支持社會資本參與土壤污染防治。

第五十二條【人才和科技支撐】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建立健全土壤污染防治專業技術人才培養機制,加強土壤污染防治技術研究和專業人員培訓;支持土壤污染防治研究,鼓勵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先進適用技術的引進與本土化發展,解決地方性、區域性土壤污染防治的重要問題,并加強科學技術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提高土壤環境保護的科學技術水平。

第五十三條【監督檢查】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及其環境執法機構和其他負有土壤污染防治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有權對從事可能造成土壤污染活動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進行現場檢查、取樣,要求被檢查者提供有關資料、就有關問題作出說明。

被檢查者應當配合檢查,如實反映情況,提供必要的資料,不得拒絕、阻撓檢查。

實施現場檢查的部門、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應當為被檢查者保守商業秘密。

第五十四條【行政強制措施】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土壤污染的,或者有關證據可能滅失、被隱匿的,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和其他負有土壤污染防治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可以依法查封、扣押有關設施、設備、物品:

(一)違法排放、傾倒、處置有毒有害物質;

(二)通過暗管、滲井、滲坑、灌注等方式向土壤排放污染物;

(三)發生較大、重大、特別重大突發環境事件,未按照要求實施停產、停排、限產等措施;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嚴重污染違法行為。

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和其他負有土壤污染防治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采取查封、扣押措施后,應當及時查清事實,在法定期限內作出處理決定。

第五十五條【聯動執法】自治區和設區的市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會同同級公安、自然資源等主管部門建立聯動執法和案件移交機制,強化土壤污染防治執法力度和效率,及時查處污染土壤的行為。

第五十六條【約談】自治區和設區的市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對土壤污染問題突出、防治工作不力、群眾反映強烈的地區,約談下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要求其采取措施及時整改。約談整改情況應當向社會公開。

第五十七條【掛牌督辦】對重大土壤環境違法案件、突出土壤環境問題查處不力和社會反映強烈的,自治區、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可以實施掛牌督辦,責成所在地人民政府或者有關部門限期查處、整改。掛牌督辦情況應當向社會公開。

第五十八條【人大監督】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土壤污染防治情況納入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年度報告,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或者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告;發生重大土壤污染事件的,應當及時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告,依法接受監督。

第五十九條【信用體系建設】自治區和設區的市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和其他負有土壤污染防治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將從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風險評估、風險管控、修復、風險管控效果評估、修復效果評估、后期管理等活動的單位和個人的執業情況,納入信用系統建立信用記錄,將違法信息記入社會誠信檔案,并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和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向社會公布。

第六十條【舉報制度】任何組織和個人有權制止和舉報污染土壤的行為。

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和其他負有土壤污染防治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公布舉報方式,方便公眾舉報。

接到舉報的部門應當及時進行登記、核實并處理。對實名舉報的,相關部門應當反饋處理結果。

接到舉報的部門應當為舉報人保密。舉報內容經查證屬實的,應當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舉報人獎勵。

第六章法律責任

第六十一條【法律責任兜底條款】違反本條例規定,法律、行政法規已有法律責任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六十二條【違反農業投入品使用規定和固體廢物用作肥料的法律責任】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五條第二款規定,使用國家和地方明令禁止、淘汰的農業投入品,或者將城鎮生活垃圾、重金屬或者有毒有害物質含量超標的污水和污泥、工業廢物直接用作肥料的,由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處二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六十三條【企業事業單位未履行土壤污染防治措施的法律責任】違反本條例第二十八條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或者其他負有土壤污染防治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責令停產整治:

(一)輸油管、儲油罐、加油站的設計、建設和使用不符合防腐蝕、防滲漏、防揮發等要求;

(二)輸油管、儲油罐、加油站的所有者和運營者未對設施進行定期維護和檢測;

(三)從事車船修理、保養、清洗和化學品貯存、運輸、經營等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未采取措施防止油品、溶劑等化學品揮發、遺撒、泄漏。

有前款規定行為之一,造成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的,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二十萬元以上二百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六十四條【行政違法的責任】各級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和其他負有土壤污染防治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按照管理權限,由其主管機關或者監察機關依法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一)接到對環境違法行為的舉報后,不履行執法職責;

(二)未按照規定編制、實施流域土壤污染防治規劃;

(三)未按規定制定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地方標準和技術規范;

(四)未按照規定開展土壤污染狀況普查、詳查、調查;

(五)未按照規定制定、更新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名錄;

(六)未按照規定定期組織對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周邊土壤進行監測和調查;

(七)未按照規定開展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工作;

(八)未按照規定對土壤污染管控相關評估報告進行評審;

(九)未按規定批準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或者辦理建設用地規劃和出讓、轉讓手續;

(十)未按照規定制定土壤污染事故應急預案,或者未按照應急預案的要求采取措施;

(十一)其他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行為。

二維碼
智宇物聯平臺二維碼

搜浪信息科技發展(上海)有限公司 備案號:滬ICP備17005676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软件| 澳门码资料2020年276期| 国产精品内射视频免费| www一区二区| 无翼乌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观| 特级毛片a级毛片在线播放www | 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不卡| 欧美一区二三区| 亚洲精品tv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午夜福利| 国产亚洲精品第一综合| 色香蕉在线观看| 国产自产一c区| av无码av天天av天天爽| 性猛交xxxxx按摩|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v| 日韩高清在线免费看|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热99re久久精品香蕉| 公车上玩两个处全文阅读| 色欲麻豆国产福利精品| 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8精品| 青青草原亚洲视频| 国产资源在线看| 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2021 | 精品香蕉久久久午夜福利| 国产乡下三级全黄三级bd| 黄无遮挡免费网站视频| 国产精品xxxx国产喷水| 51国产偷自视频区视频|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福利| www.夜夜操.com| 岛国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 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 日本后进式啦啦啦动态| 久久精品九九亚洲精品| 日韩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s色大片在线观看| 欧美午夜理伦三级理论三级| 亚洲欧美乱综合图片区小说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