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特銳德
青島特銳德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2、廣安愛眾
四川廣安愛眾股份有限公司
3、中國寶安
廣東東莞市友誠科技有限公司
4、深圳能源
深圳深能智慧能源科技公司
5、許繼電氣
河南許昌許繼電氣有限公司
6、茂碩電源
茂碩電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7、天邁科技
鄭州天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8、潤建股份
廣西潤建股份有限公司
9、山東威達
山東威達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10、通達電氣
廣州通達汽車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廣安愛眾600979:
充電樁龍頭股,2021年第一季度,公司營收約5.34億元,同比增長4.85%;凈利潤約1798萬元,同比增長29.96%;基本每股收益0.0181元。
2017年12月18日消息,公司全資子公司愛眾新能源公司擬出資980萬元(現金)與深圳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指定的下屬子公司(待定)、深廣合作公司聯合設立深能愛眾公司,注冊資本2800萬元,愛眾新能源公司占比35%。深能愛眾公司經營范圍為分布式能源站、地源熱泵、水源熱泵、空氣源熱泵、充電樁、儲能、微電網、城市廢水、工業廢水零排放項目的開發、建設及運營;售電業務。
1、特銳德
青島特銳德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2、廣安愛眾
四川廣安愛眾股份有限公司
3、中國寶安
廣東東莞市友誠科技有限公司
4、深圳能源
深圳深能智慧能源科技公司
5、許繼電氣
河南許昌許繼電氣有限公司
6、茂碩電源
茂碩電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7、天邁科技
鄭州天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8、潤建股份
廣西潤建股份有限公司
9、山東威達
山東威達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10、通達電氣
廣州通達汽車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充電,可以說是解決新能源車主續航焦慮的特效定心丸。然而車主的續航焦慮除了來自車輛本身自帶的電池容量之外,充電速度還有充電樁設備的普及程度同樣也非常重要。說起充電樁,這國內充電樁企業10強都有哪些呢?
1、特來電
特來電隸屬于青島特銳德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業務覆蓋新能源汽車充電網的建設、運營及互聯網增值服務。截至2020年,特來電充電樁總數為15.7臺,位居全國第一。
作為充電樁運營龍頭企業,特來電的成長歷程并非一帆風順。2014年國內電動汽車基礎設施建設市場大幅放開,箱式電力設備制造企業特銳德組建子公司特來電,擬向下游充電樁運營產業延伸布局。然而充電樁行業本身基建屬性明確,只有形成規模才有盈利可能。特來電成立后曾長期處于虧損狀態,2016年虧損額依然高達3億元。直至2018年,母公司特銳德財報顯示,公司營收58.06億元,凈利潤2億元,充電業務實現盈虧平衡,這也意味著特來電終于開啟了盈利模式。
2、星星充電
星星充電的營業范圍覆蓋充電設備制造、充電樁運營、平臺服務等環節。據了解,星星充電的收入主要來源于充電設備銷售,其充電樁運營業務盈利規模較為有限。截止2020年,星星充電樁總數13.2萬臺。
與特來電不同,星星充電并沒有從成立之初就在技術和市場方面做大量鋪陳,而是選擇以外包的形式快速建設充電樁,搶占市場份額。但隨后,隨著市場地位漸趨穩定,同時為了控制成本,星星充電兩年前開始進行核心部件研發,目前公司已研發出500kW液冷大功率充電樁,充電8分鐘可補充續航400km。
3、國家電網
提起國家電網這個名字,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因為我們每個家庭的用電都由國家電網承擔,也可以說國家電網掌握著整個行業的命脈。占據如此重量級地位的國家電網在公共充電樁行業也沒有示弱,以北京五環內為例,5公里之內基本都可以找到國家電網的充電站。甚至一些偏遠景區的停車場,同樣也能看到國家電網的電樁。截止2020年,國網公司總計運營充電樁8.8萬臺。
4、中國普天
中國普天同為中央企業,但百億級的資產規模與國網公司萬億體量對比仍有相當差距,公司以信息通信技術的研發、系統集成、產品制造、產業投資等為主營業務,旗下子公司普天新能源主要從事新能源汽車充電網絡建設、運營和服務。
2020年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普天運營充電樁數量為14,152臺。相比之下,國網公司的體量優勢中國普天無法企及,而民營企業特來電、星星充電的市場靈活性亦優于中國普天。
作為深耕信息通信領域的企業,中國普天正在力求通過技術優勢謀求差異化發展。普天新能源已與滴滴出行、神州優車等科技出行領域企業達成合作,嘗試打通充電與車輛運營平臺接口,在充電運營和大數據服務方面創造更多可能性。
5、上汽安悅
上汽集團作為目前運營充電樁規模最大的車企,其下屬公司上汽安悅成立于2015年,主要從事新能源汽車配套充電設施生產、建設、運營、綜合服務等業務。上汽安悅2020年運營充電樁數量為17,822臺。其背后主要有上汽集團作為靠山,上汽安悅不但可以充分利用4S店的資源建設充電樁,而且上汽集團投資的共享出行平臺EVCard也為安悅創造了大量充電需求。
6、比亞迪
同樣作為車企代表,比亞迪在充電樁建設方面也做出了一定布局。從整車產業鏈來看:比亞迪在上游電池、電機、電控方面都做了嚴密部署,相應產品幾乎全部自用;向下順延到充電服務,比亞迪2015年開始建設公共充電樁,2018年初保有數量達到4,640臺。但就在2018年,比亞迪主動放棄了交流快充樁業務,致使2020年運營充電樁總數銳減至1,210臺。
這其中主要是因為目前直流樁是快充的主流,發展成熟應用廣泛,除比亞迪以外,其它品牌新能源車型基本不支持交流快充,普及交流快充技術的難度比較大。而且加裝快充模塊和交直流變壓器,會提高充電樁和電動汽車的制造成本。因此比亞迪的斷腕,或許可以成為一種以退為進的策略。
7、國電南瑞
國電南瑞是國網公司旗下的子公司,主要從事電力自動化及保護、電力電子、智能化電氣設備等的研發、設計、制造、銷售、工程服務與工程總承包。該公司是國家電網沿高速公路已建充電站的主要設備供應商,2015年中標充電設備1.77億元,在中標主體中所占份額最大。技術專長與國網公司的需求支持無疑成為國電南瑞的王牌。
8、奧特迅
深圳奧特迅電力設備股份有限公司是大功率直流設備整體方案解決商,成立于1998年,是直流操作電源細分行業的龍頭企業。
2009年,其開始進入電動汽車充電領域,聚力于直流操作電源的研發生產,目前其高頻智能化充電模塊已作為成熟產品得到較為廣泛的落地應用。另一款產品矩陣式柔性充電堆也已投入運營,據稱一套充電堆可滿足64輛純電動出租車或720輛社會乘用車的充電需求。而奧特迅第二代充電技術集約式柔性公共充電堆則打破了一車一樁的模式,有望緩解交通能源、空間緊張的問題。
9、電動未來
電動未來是一家電動汽車充電領域B端服務提供商。公司成立于2015年,旗下產品充電樁APP同年上線。此款APP主要用于協助車主查找充電樁、完成支付,同時支持路徑規劃、智能推薦、充電記錄等功能。2015年正處于新能源汽車爆發式增長期,充電樁建設還沒有跟上,充電樁APP為找樁難的消費痛點提供了一種可行的解決方案。
從合作方的角度出發,電動未來一方面為中小型企業搭建充電樁運營管理后臺,另一方面也在利用數據互聯為特來電、上汽安悅等大型企業引流。作為聯動充電樁運營商與電動汽車車主的媒介,B、C兩端的廣泛接入都會給運營-服務-消費者三方創造更多利益。
10、云杉智慧
云杉智慧成立于2015年,業務涵蓋電動租賃車運營、電動公務車運營、電動通勤車運營等電動車綜合運營服務,以及充電設施的投資建設運營、智能管理系統的開發應用等。2020年公司運營充電樁數量為7,845臺。
1.新能源整車裝配生產
就是俗稱的新能源汽車制造廠,是新能源汽車的最大環節。
2.新能源汽車充電樁
有了新能源汽車,就要駕駛充電,所以充電得有充電樁、充電器,這也是很重要很大的一個環節。形成了充電網絡領域,主要有充電站、充電樁、充電器,三個組織成分。作為充電站,不僅有私營企業參與,主要還是國家電網參與,就類似于中石油中石化角色,為未來新能源汽車提供充電便利。
3.電池生產領域
電池是電動汽車三電核心的核心,在電動汽車中又處于核心中心的位置,可以說沒有了電池,就無法成為電動汽車。電池不僅有生產,還有配套、銷售、服務維修、廢舊回收、再處理等,一條龍的價值。
4.三電剩余其他兩個就是電控、電機,除了電機作為僅次于電池后的最大的電動汽車部件,很重要!但還沒有形成產業鏈條,還很狹窄很小,僅限于配套。
5.電動汽車其他車身底盤部件,和燃油車一樣是相同的,屬于固有產業鏈條。
6.新能源汽車的銷售市場
和傳統燃油車一樣,會帶動一批銷售網絡,銷售服務店,二級銷售店,維修服務店,整個銷售服務板塊。
7.新能源電動汽車的租賃市場
由于電動汽車一次購入成本偏大,所以市場上就出現了很多租賃或者以租代購模式的公司。與燃油車租賃業務一起豐富了汽車租賃市場。
8.新能源電動汽車金融產品
無論是銷售還是租賃,都需要分期、庫存融資等金融產品,也帶動了汽車金融蛋糕做大。
中能電氣:
公司重點投入自發自用分布式光伏項目,主要采取持有運營的模式,以子公司上海熠冠為主體,通過設立項目公司,引進具有光伏項目運營經驗優勢的專業團隊,在江蘇、上海、安徽、湖北、廣東等光照資源較好及經濟發達的地區開拓項目,為用戶提供先進、高效的能效管理解決方案。市盈率為4.37,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長3.19%,毛利率達到25.76%。
易事特:
公司自主開發的微電網控制多功能光伏并網逆變器、智能網關、儲能變流器、智能微電網能量管理系統等先進技術產品逐步實現產業化,已成功應用于工業園區微電網分布式光伏儲能電站、微網型光伏儲能充電站示范工程建設;目前已投入運行和在建的儲能電站已超150MWH。市盈率為3.77,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長7.68%,毛利率達到29.34%。
搜浪信息科技發展(上海)有限公司 備案號:滬ICP備1700567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