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制樁承臺基礎施工流程: 放線找點、打樁、基礎開挖、地基夯實、植墊層模板、墊層混凝土澆筑、基礎鋼筋綁扎、植基礎模板、基礎混凝土澆筑、基礎混凝土養護、土方回填。 大致步驟就是這些,具體細節需要結合現場和氣候情況。
靜壓樁法施工是通過靜力壓樁機的壓樁機構以壓樁機自重和機架上的配重提供反力而將預制樁壓入土中的沉樁工藝。靜壓樁:優點完全避免了錘擊打樁所產生的振動、噪音和污染,因此施工時具有對樁無破壞、施工無噪音、無振動、無沖擊力、無污染等優點
(一)按承臺位置的高低分
1.高樁承臺基礎——承臺底面高于地面。
2.低樁承臺基礎——承臺底面低于地面。
(二)按樁的傳力方式分
1.端承樁——上部荷載通過樁身傳遞到樁端堅硬土層或巖層上。
2.摩擦樁——主要是通過樁側土的摩擦作用,將上部荷載傳遞擴散于樁周土中,樁端土也起一定的支承作用。
(三)按樁材料分
1.鋼筋混凝土樁:可以預制,如有方型樁,也有預應力高強度管樁;也可以鉆孔就地灌注。
2.鋼樁——常用的有直徑為250~1200mm的鋼管樁和寬翼工字形鋼樁。
3.木樁。
(四)按樁的擠土效應分
1.大量排土樁——如預制實心方樁,樁端封閉的鋼管樁等。
2.小量排土樁——樁端未封閉的鋼管樁、預應力管樁。
3.不排土樁——鉆、沖、挖成孔,而后就地灌注混凝土樁。成樁過程中,對周圍土沒有排土擠壓作用。
(五)按施工方法分
1.預制樁——在工廠或施工現場制作,而后用錘擊打入、振動沉入、靜力壓入、水沖送入或旋入等方式沉樁。
2.灌注樁——直接在設計樁位地基上用鉆、沖、挖成孔,然后在孔內灌注混凝土。
樁基礎
樁基礎是通過承臺把若干根樁的頂部聯結成整體,共同承受動靜荷載的一種深基礎,而樁是設置于土中的豎直或傾斜的基礎構件,其作用在于穿越軟弱的高壓縮性土層或水,將樁所承受的荷載傳遞到更硬、更密實或壓縮性較小的地基持力層上,我們通常將樁基礎中的樁稱為基樁。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樁基礎
外文名
pilefoundation
來源
新石器時代
類型
摩擦型樁等
特點
承載能力高、適用范圍廣等
構成
基樁、承臺
適用范圍
建筑物下存在不穩定土層等
最早發現
河姆渡遺址
分類方式
樁身高低、受力原理、施工方式
學科
建筑學
簡述
樁基礎是一種承載能力高、適用范圍廣、歷史久遠的基礎形式。隨著生產水平的提高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樁基的類型、工藝、設計理論、計算方法和應用范圍都有了很大的發展,被廣泛應用于高層建筑、港口、橋梁等工程中。
樁是將建筑物的全部或部分荷載傳遞給地基土并具有一定剛度和抗彎能力的傳力構件,其橫截面尺寸遠小于其長度。而樁基礎是由埋設在地基中的多根樁(稱為樁群)和把樁群聯合起來共同工作的樁臺(稱為承臺)兩部分組成。
樁基礎的作用是將荷載傳至地下較深處承載性能好的土層,以滿足承載力和沉降的要求。樁基礎的承載能力高,能承受豎直荷載,也能承受水平荷載,能抵抗上拔荷載也能承受振動荷載,是應用最廣泛的深基礎形式。
適用范圍
(1)上部土層軟弱不能滿足承載力和變形要求,而下部存在較好的土層時.用樁穿越軟弱土層,將荷載傳遞給深部硬土層。
(2)一定深度范圍內不存在較理想的持力層,用樁使荷載沿著樁桿依靠樁側摩阻力漸漸傳遞。
(3)基礎需要承受向上的力,用樁依靠樁桿周圍的負摩阻力來抵抗向上的力,即“抗拔樁”。
(4)基礎需要承受水平方向的分力時,可用抗彎的豎樁來承擔。
(5)地基軟硬不均或荷載分布不均,天然地基不能滿足結構物對不均勻變形的要求時,可采用樁基礎。
(6)淺層存在較好土層,但考慮其他因素,仍采用樁基礎,如港口、水利、橋梁工程中結構物基礎周圍的地基土宜受侵蝕或沖刷時,應采用樁基礎;如精密儀器和動力機械設備等對基礎有特殊要求時,常用樁基礎。
(7)考慮建筑物受相鄰建筑物、地面堆載以及施工開挖、打樁等影響,采用淺基礎將會產生過量傾斜或沉降時用樁基礎。
(8)建筑物下存在不穩定土層,如液化土、濕陷性黃土、季節性凍土、膨脹土等,采用樁基將荷載傳遞至深部密實穩定土層。
不屬于上述情況時,可根據工程實際情況,依據“經濟合理、技術可靠”的原則,通過分析對比后確定是否采用樁基礎。
組成
樁基礎可以是單根樁(如一柱一樁的情況),也可以是單排樁或多排樁。對于雙(多)柱式橋墩單排樁基礎,當樁外褥枉地而上較高時,樁間以橫系梁相連,以加強各樁的橫向聯系。多數情況下樁基礎是由多根樁組成的群樁基礎,基樁可全部或部分埋入地基土中。群樁基礎巾所有樁的頂部由承臺連成一整體,在承臺上再修筑墩身或臺身及上部結構。
分類
樁基礎有許多不同的類型,它們可以從不同的方面按照不同的方法進行分類。如根據承臺與地面相對位置的不同,分為低承臺與高承臺樁基。當樁承臺底面位于地面以下時,稱為低承臺樁基;當樁承臺底面高出地面以上時,稱為高承臺樁基。在房屋建筑中最常用的都是低承臺樁基,而高承臺樁基常用于港口、碼頭、海洋工程及橋梁工程中。《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GJ94-2008)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樁進行分類。
1.按承載性狀分類
(1)摩擦型樁:
1)摩擦樁:在承載能力極限狀態下,樁頂豎向荷載由樁側阻力承擔,樁端阻力小到可忽略不計。
2)端承摩擦樁:在承載能力極限狀態下,樁頂豎向荷載主要由樁側阻力承受。
(2)端承型樁:
1)端承樁:在承載能力極限狀態下,樁頂豎向荷載全部由樁端阻力承擔,樁側阻力小到可忽略不計。
2)摩擦端承樁:在承載能力極限狀態下,樁頂豎向荷載大部分由樁端阻力承受。
由于摩擦樁和端承樁在支承力、荷載傳遞等方面都有較大的差異,通常摩擦樁的沉降大于端承樁,會導致墩臺產生不均勻沉降,因此,在同一樁基礎中,不應同時采用摩擦樁和端承樁。
2.按成樁方法分類
(1)非擠土樁:在成樁過程中將相應于樁身體積的土挖出來,因而樁周和樁底土有應力松弛現象,常見的非擠土樁有挖孔樁、鉆孔樁等。
(2)部分擠土樁:成樁過程中,擠土作用輕微,樁周土的工程性質變化不大,常見的樁型有預鉆孔打入式預制樁、打入式敞口鋼管樁等。
(3)擠土樁:在成樁過程中,樁周土被擠開,使土的工程性質與天然狀態相比有較大變化,常見的擠土樁有打入或壓入的預制混凝土樁、封底鋼管樁、混凝土管樁和沉管式灌注樁。
3.按樁徑大小分類
(1)小樁:d≤250mm
(2)中等直徑樁:250mm<d<800mm;
(3)大直徑樁:d≥800mm。
設計內容
樁基設計的主要內容如下。
1.樁基形式的合理選擇
樁基形式選擇合理與否,對高層建筑的安全、功能與造價影響很大。樁基形式的選擇,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地質條件;
(2)建筑的體型與結構特點;
(3)建筑功能對地下空間利用的方式。
2.持力層與樁長的合理選擇
持力層的選擇應考慮下列因素:
(1)能提供足夠大的單樁承載力;
(2)保證建筑物不產生過大的沉降與差異沉降;
(3)考慮樁基造價;
(4)考慮樁基施工技術的可能性。
3.樁的合理布置
在樁數相同的情況下,在不同布樁方式下,樁基的承載力與所發揮的作用是不一樣的。
4.樁基的水平承載能力
高層建筑基底水平剪力和傾覆力矩,主要由地震和風所引起,一般地,地震作用為控制因素。地震引起的基底水平剪力一般不超過高層建筑總重的5%,但仍相當可觀。因高層建筑上部結構的重心遠高于基礎底面,因此還會引起很大的傾覆力矩,在地震區這些作用都必須加以考慮。對高層建筑,地震作用往往成為設計中的控制因素。但在沿海地區,由于海洋風暴的侵擾,風的影響可能甚于地震。對超高層建筑,風引起的基底水平剪力和傾覆力矩可能接近甚至遠超過地震引起的結果,成為設計中的控制因素。因此,高層建筑樁基礎,必須有足夠的抵御水平荷載和傾覆力矩的能力。
5.樁基施工和使用對周圍環境的影響
必須考慮技術與經濟的合理性。
切割樁頭是工地上管樁施工過程中的一個特殊工序,具體是由于樁頭頂部標高高于施工圖紙設計標高,在實際施工操作中需要將超高的樁頭部分截掉,我們生產的切樁機專門針對此操作研發生產的樁頭切割設備。
切割樁頭施工時要遵循一定的規范要求,如樁頂標高和切樁標高要做好標記后再進行施工,切割樁頭時要確保切樁后管樁質量等。
水泥預制房地基的制作需要先進行基礎的設計和測量,確定地基的位置和大小。然后進行地面的平整和壓實,再設置預制混凝土墩或者鋼筋混凝土基礎,進行固定和加固。
最后進行地面的鋪設和墻體的安裝,確保整個地基結構牢固可靠。
這要看是什么樣的橋型設計了。有的橋設計為預制樁的,就需要按照設計尺寸預制好樁體,待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后,利用振動錘將樁打入地下即可,然后在其上進行下部工程施工。
有的大橋設計就是灌注樁了,這就需要先在地面成孔,然后進行導管法灌注混凝土進行現澆施工。
搜浪信息科技發展(上海)有限公司 備案號:滬ICP備1700567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