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時間不同:
子夜指晚上11時到凌晨1時的兩個小時,而午夜指晚上12時前后的一段時間,也就是零點左右的一段時間。
2、意思不同:
午夜指夜里十二點鐘前后;半夜,而子夜指夜半子時,半夜。
3、出處不同:
午夜出自唐戴叔倫《重游長真寺》詩:“蒲間千年雨,松門午夜風。”宋高似孫《緯略?五夜》:“所謂午夜者,為半夜時如日之午也。”陳毅《廣州花市》詩:“花市過午夜,春濃風更吹。”。
子夜出自唐呂溫《奉和張舍人閣中直夜》:“涼生子夜后,月照禁垣深。”明何景明《待曙樓賦》:“於是子夜既逾,寅曉將發。”清鈕琇《觚賸?六貞女墓》:“﹝李氏六女﹞潛以酒相酹,期於子夜潮生盡命。”瞿秋白《“子夜”和國貨年》:“明明還只是子夜...”。
《子夜四時歌》本為南朝樂府民歌,此組詩是梁武帝蕭衍仿樂府民歌所作,細致描寫了少女之思情,卻只因一種美麗的氛圍、環境而生,便更顯得詩意濃郁了。
子夜
(1).夜半子時,半夜。唐呂溫《奉和張舍人閣中直夜》:“涼生子夜后,月照禁垣深。”明何景明《待曙樓賦》:“于是子夜既逾,寅曉將發。”清鈕琇《觚剩·六貞女墓》:“﹝李氏六女﹞潛以酒相酹,期于子夜潮生盡命。”瞿秋白《“子夜”和國貨年》:“明明還只是子夜,而居然以為天已經大亮了,甚至于太陽又要落山了。”
(2).見“子夜歌”。
四時
(1).四季。《易·恒》:“四時變化而能久成。”《禮記·孔子閑居》:“天有四時,春秋冬夏。”前蜀韋莊《晚春》詩:“萬物不如酒,四時唯愛春。”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二:“靖康初,京師織帛及婦人首飾衣服,皆備四時。”
(2).指一年四季的農時。《逸周書·文傳》:“無殺夭胎,無伐不成材,無墯四時,如此十年,有十年之積者王。”《淮南子·本經訓》:“四時者,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取予有節,出入有時,開闔張歙,不失其敘,喜怒剛柔,不離其理。”
(3).指一日的朝、晝、夕、夜。《左傳·昭公元年》:“君子有四時,朝以聽政,晝以訪問,夕以修令,夜以安身。”
(4).樂舞名。漢文帝作。《漢書·禮樂志》:“孝文廟奏《昭德》、《文始》、《四時》、《五行》之舞。”南朝梁劉協《文心雕龍·樂府》:“《武德》興乎高祖,《四時》廣于孝文。”參見“四時舞”。
搜浪信息科技發展(上海)有限公司 備案號:滬ICP備1700567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