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使勞動主體由人類轉變為智能機器。生產力的飛躍要求生產關系發生根本性的改變。互聯網是由軟件、公眾的休閑時間、公眾的智能手機、電腦和筆記本搭建起來的超級機器,是一種全新的超級生產資料。當前,經濟困局、債務危機、貿易保護的根源在于:這種超級生產資料(互聯網)的所有權被獨享與壟斷。
壟斷的結果:一面是BATJ們的總體市值逼近十萬億;另一面則是實體與公眾賺錢越來越難。科技發展與公眾的幸福指數開始呈現負相關,科技越發達,壟斷程度越高,公眾獲利越困難,實體企業經營越困難。這是所有中國人、企業與政府所不愿意看到的。
要從根本上改變這種現狀,需要重新建設全民與中國制造聯合持股的公共網絡,讓公共網絡的股權價值(十萬億級別,參照物是BATJ們與BANK)成為全民和中國制造的新增基礎資產和信任紐帶。公共網絡內生股權和提貨權,前者是公共網絡長期服務價值的數字資產化,后者是公共網絡短期服務價值的數字貨幣化。
公眾與中國制造以公共網絡股權為提貨權擔保,用提貨權投資創新項目,會為創新項目提供充足的資金。創新項目(智能機器)的開啟,可以進一步擴大公眾與中國制造的遠期權益,使公共網絡內生的智能資產規模自我強化。未來,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公共網絡獲得相當比重的智能機器權益,智能機器幫每個人賺取的收入會逐漸超過其自身勞動賺取的收入,分紅逐漸取代工資成為家庭收入的主體是未來,一種全新的社會形態會因此發生,我們可以稱之為智能社會。
------引用于云錢包APP《公共網絡白皮書》前言
搜浪信息科技發展(上海)有限公司 備案號:滬ICP備1700567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