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員鑫鑫:
感謝邀請回答。下個風口是傳統行業的可能性不大。讓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社會發展和行業發展的歷程,這個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首先我們先來回顧中學課本里的兩個知識:什么叫價值規律。價值規律有兩條核心,一是等價交換原則,二是時間成本原則。時間成本你可以把世界上所有商品或者服務的成本統一成時間進行核算對比。在此基礎上等價交換原則很容易理解,你一個小時的服務,可以換我一個小時生產的產品。
接下來我們來回顧一下第二個定義:供求關系。很簡單,供大于求,價格就下落;求大于供,價格就上升。
接下來我們上點難度,進入到大學的范疇里:經濟總量。經濟總量包括社會總需求和社會總供給兩方面。我們知道供大于求就會引發降價,供小于求就會引發漲價。但是從經濟規律來看,隨著科技進步生產力提高、同業競爭,市場飽和,產業升級等因素的影響,對于某一樣特定的單一商品而言,供大于求得場面是必然出現的。比如我們用的個人電腦,1990年前后基本都要一萬多一臺,現在呢?電腦的價格與人民幣居然攜手在下降!就是因為中國一線城市早就人手一臺電腦了,市場飽和。同樣的故事也發生在手機、家電、汽車這些我們所熟知的行業,隨著市場的飽和&競爭加劇,它們無一例外的成為昨日黃花。所以做市場分析的時候,大家為什么那么關心滲透率和利潤率?因為滲透率一旦開始下降,利潤率隨之下跌,多數情況下,這個行業就開始走下坡路了。
以上行業壽命的終結還屬于常規操作,非常規的還有技術更新,政策影響等因素。這些不可預測的非常規因素對于行業周期的影響更大。那么有沒有行業起死回生的情況發生呢?當然有,比如戰爭就會對社會造成巨大的破壞,幾十年的勞動成果會在一場戰爭中直接歸0.在戰爭之后,大量的需求會重新釋放出來,比如二戰之后的德國、日本等國家,就是在這樣的需求中重新站起來的。
背景知識講完了,我們回過頭來說主題。基于同業競爭、市場飽和的常規操作、和技術進步,政策影響的不可預期操作,我們可以理解,被淘汰就是傳統行業的必然命運了。當然,如果遇上戰爭,或者其它的重大機遇,也不排除煥發第二春的可能性,但是很難。可能有人會提到農業,但是農業和工業比有幾個不同的地方:一、永遠不會飽和。人活著就要吃飯,只要有活人就會有需求。人口增長了,需求還會增大呢。二、中國的農業是政府作為國家戰略安全進行保障的行業,每年投入大量的補貼。而且從國計民生社會穩定的角度上說,政府也不會允許市場上出現農產品不足的情況。但是有利就有弊,農業雖然受扶持,也受限制,比如價格.所以農業基于自身的特殊情況,不具代表性。具有類似特征的行業還包括:快速消費品行業、零售業、教育、食品工業、餐飲酒店等行業,這些行業的總體量隨人口規模變化,理論上永不飽和,但是受制于競爭和政策等因素,也很難產生壟斷和暴利。
所以在社會穩定的前提下,新的風口總是出現于需求變化、技術革命等因素相關的行業。技術革命通常帶來生產效率的提升和生產成本的降低,而需求變化會催生出全新的市場。所以你們能理解2016年之前的資本市場為什么特別青睞互聯網服務行業了吧?高科技、新需求、無限可能性,基本能有的想象空間在這塊它全占了。所以大家都預計這里會產生新的風口。而傳統行業市場逐漸飽和,在沒有新技術帶來重大變革的情況下,很難出現新的風口。
搜浪信息科技發展(上海)有限公司 備案號:滬ICP備1700567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