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導航系統的定位原理屬于有源定位,需要用戶終端主動發送信號,可靠性較差,最新的第二代北斗導航系統已采用了類似GPS的無源定位技術。即用戶至少接收4顆衛星信號來定位。
1、安全
2、三頻信號。北斗使用的是三頻信號,GPS使用的是雙頻信號,這是北斗的后發優勢。
3、有源定位及無源定位。有源定位就是接收機自己需要發射信息與衛星通信,無源定位不需要。
4、短報文通信服務。這個絕對是中國原創功能,并且非常實用。
5、境內監控。衛星定位系統一般由三部分組成:空間星座部分,地面監控部分和用戶接收機部分。其中,地面地面監控部分又由三大部分組成:監控站,主控站,注入站。GPS系統在全球建了5個監控站。
6、分步開通。GPS必須整個系統建成后才能使用。
7、局部加強,逐步成熟。理論上GPS在全球的定位精度是相當的。北斗系統針對中國及其周邊地區是特別加強過的,在國內衛星的幾何條件比較好。
8、定位精度。“北斗系統定位精度由水平25m、高程30m,提高至目前水平10m、高程10m,測速精度由每秒0.4米,提高至0.2m,受時精度優于20ns,目前在中國及周邊地區,北斗系統服務性能與GPS相當。”
1.北斗一號采用的是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體制。2.這是因為北斗一號是由中國自主研發和建設的衛星導航系統,為了實現全球覆蓋和提供高精度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采用了一系列衛星、地面控制和用戶終端設備的組成,形成了完整的導航系統體制。3.北斗一號的體制延伸到了全球范圍,通過衛星提供導航信號,地面控制系統負責衛星的運行和管理,用戶終端設備接收衛星信號并進行定位和導航。這種體制的建立和運行使得北斗一號能夠為全球用戶提供準確可靠的導航服務。
北斗衛星的作用:使我國具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
第一顆和第二顆北斗導航試驗衛星分別于2000年10月31日和12月21日發射成功,雙星組成北斗導航衛星試驗系統,打破了依賴國外導航定位技術的被動局面。
極大地推進了我國空間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為國防建設和國民經濟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尤其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救援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北斗衛星導航試驗系統也被稱作北斗一號,是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較早投入使用的第一代試驗用系統,使用的是有源定位,由三顆定位衛星(兩顆工作衛星、一顆備份衛星)地面控制中心為主的地面部分以及用戶終端三部分組成。
搜浪信息科技發展(上海)有限公司 備案號:滬ICP備17005676號